走进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宽敞的道路、整齐的屋舍和养殖小区映入眼帘。东达村距离县城12公里,全村共有2个自然社,195户693人,党员41人, 2019年东达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这和东达村党支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东达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成为如今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靠的就是一股‘攒劲’精神。”东达村党支部书记牛生有说。
村庄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为发挥好全体党员的作用,正确地引导群众走上富裕幸福的道路,东达村党支部注重“学习”“行动”相结合,打造了一支有能力、有担当的党员队伍。随着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东达村如沐春风,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村容村貌整治、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党政军企共建等项目,全村整体面貌得到大大改观,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转变。
宋永菊就是受益村民之一。因为需要照顾家庭,所以宋永菊无法外出打工,一家五口人只靠着丈夫一人打工维持。2015年成为这个家庭的转折期,村里的平菇种植园需要人工采摘,宋永菊便从此有了工作,每月能拿到1800元的工资。“这个工作比较轻松,还能照顾上家里。”宋永菊高兴地说。
东达村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了村集体经济“海晏东达富民特色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2015年,村里尝试栽培食用菌,取得成功后,又盖起专业温室大棚和机械化、规模化的高标准食用链条式生产车间,食用菌产能得到了提升,填补了海晏县食用菌的市场空白,带动东达村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经过几年的努力,东达村培育的菌类种植产业、畜牧养殖业逐渐成为东达村的主导产业,村支部通过建立“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新建养殖场、打造人畜分离的集中养殖及活畜交易点,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养殖。
今年39岁的马启莲说:“家里有四口人,现在养殖羊200多头,2015年之前仅仅靠丈夫在外打工的微薄收入养家,经济来源单一,家里条件比较困难,我主要在家照顾孩子;自从2015年纳入建档立卡后,养羊收入渐渐有了改观,一年比一年收入好,2020年收入12万元。”
如今的东达村实现了安全饮水管网全覆盖,建成了幼儿园、卫生室、文化活动室、老年福利院等便民基础配套设施。村子也从以前远近闻名的“光棍村”、“贫困村”,变成了“推了土墙建砖墙、拆了土房盖瓦房,盖了瓦房娶新娘”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责任发布:叶培佳(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