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立村、产业强村、旅游富村”,近年来,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白杨沟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培育生态旅游产业,村里一年一个样儿。
白杨沟村距县城3.8公里,地处4A级景区卓尔山大环线内,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有“卓尔山秘境”之美誉。说起白杨沟村近年来的变化,群众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道路畅起来、路灯亮起来、电炕装起来、庭院美起来、乡村靓起来、车子停下来、游客多起来、百姓富起来!”昔日路面不平、路灯缺失、排水管线老化、公共配套不完善、游客停车难等问题在全体村民携手奔小康的行动中成为了历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支部把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致富作为头等大事,选好带头人,抓好产业发展。2021年,白杨沟村“两委”换届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同时选任致富能力强的带头人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增强了村“两委”的带头引领能力。
白杨沟村党支部书记马占仓说,白杨沟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后,村“两委”多次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建议,使项目建设更加贴近实际。2018年至今,白杨沟村累计投入资金3474.94万元,整合项目22个,实施了污水管网建设、水利设施维修、电线入地、民房改造、村庄绿化美化、乡村道路铺油、生态木屋建设等项目,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完善,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在全省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中期评估中荣获第二名,被评为全国、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马军搞农家乐已经有8个年头了,他是最早吃上“旅游饭”的一批村民。当下,祁连县的旅游季已悄然临近,正在打扫客房的马军说,“现在家里有暖气,上下水都接通了,旱厕变成了水厕。我们的居住条件一点也不比城里差,靠着这个农家院,每年也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这都是党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近年来,白杨沟村立足区域优势,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新建二层木屋宾馆34间,采取“村委会+承包户+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形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舌尖经济、民宿经济,实现人均增收512元,乡村旅游业成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广大群众借助生态旅游东风,共开设农家院、农家宾馆12家,旅游从业人员70人。
白杨沟村还利用合作社的平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组织带领本村青壮年劳动力赴省外务工,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49人,人均年增收4万元左右。村里还为本村剩余劳动力开发生态管护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在本村实现稳定就业,每人每年平均收益1万元。
按照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目标,祁连县以“学先进典型、树先锋模范”为载体,将道德“红黑榜”纳入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真正在白杨沟村落地生根。同时,配备村党支部法治副书记,聘请专业律师担任村级法律顾问,打通了乡村法治服务的“最后一米”,连续13年未发生诉讼案件。
如今的白杨沟村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沐浴在惠民政策的春风里,焕发出乡村振兴的新活力,一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新农村画卷正缓缓展开。(责任发布:叶培佳(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