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一条路、一个路网、一片经济带。青海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不断提升着西宁区域性城市功能。青海已拥有超4000公里的高速公路,连接起农村牧区、连接起山湖草原,展现出我省发展的全新气象。今日起,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沿着高速看青海”系列报道,以全省高速公路网络为经纬,从基础设施、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生态环境、对外开放、文化传承等方面,在行进中感受别样的风景与力量。
沿着高速看青海,西宁作为青海的省会,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它不仅实现了与周边市州县乡村的快速直接连通,还将城际交通网络向县域乡镇延伸,铺就了一条又一条幸福之路。
传承先辈精神助力复兴之路
6月16日,西宁下起了小雨。“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沿着高速看青海”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记者走进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祁连山脉书不尽铁骨忠心,戈壁黄沙掩不住先烈英名。在庄严肃穆的纪念馆中,讲解员激情澎湃地讲解了西路军那一段悲壮的历史。纪念馆中大量的图片、雕塑、实物等红色文物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西路军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西路军的历史是中国革命的探索之路,沿着这条道路我们走向了光明。传承先辈精神,才能助力复兴之路。今天,新时代的建设者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新青海的各族群众走向了幸福之路。
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其总面积为784平方米,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等称号。
今天的这所纪念馆发挥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大作用,成为了省内外各界人士追随党的历史足迹,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缅怀英烈忠魂精神之所。
建设智慧医院架起医患之桥
何为幸福?对百姓来说,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资源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远程会诊中心,一场心脏手术正在通过各类先进的传输系统,在专家的讲解下有条不紊地实施;在西宁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主任马彩虹和专家们对各类上传的数据,及时做出了准确的分析诊断;远在四五十公里外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刘明,第一时间拿到诊断书后,开始对患者对症下药……
这是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智慧医院”惠及患者的几个片段。作为在2016年全国率先实施市、县、乡、村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联体改革的单位,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充分利用现代通信、网络、图像传输等高科技综合手段,推行防、治、康、教协同管理整合型服务新体系,使治疗的方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可视化的信息时代,改造提升了传统医疗服务品质,成为全面解决好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手段。
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副院长才让告诉记者,2015年下半年以来,为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西宁市率先在全国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县、乡、村四级跨区域紧密型一体化医联体。大力拓展“智慧就医”,“长时间等待”正在“智能医疗”建设中逐步消失,就医流程进一步优化。
如今,随着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逐步普及,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构建起“互联网+医疗”的信息化服务新体系,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医疗健康信息化带来的便捷和实惠,为西宁市医疗领域的应用拓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信息大量跑、医生少量跑、患者不用跑”的现实说明,这是一座惠及广大基层群众的“医患之桥”。
打开活力之门铺就便民之路
作为西宁市又一个新的城市文化地标,西宁市市民中心不仅仅是一座城市运营的行政机构,更是一个先进、开放、包容、亲民、互动的城市窗口。
走进简洁时尚、宽敞明亮的办公区域,立刻能感受到热情周到的便民服务。“生态、绿色、时尚、便民”的服务理念在西宁市市民中心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来这里办理各项事务的群众享受到了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从海南藏族自治州退休的仁青一直居住在西宁,在西宁市市民中心办事大厅,他和老伴儿很快就办理完了社保卡的事项。老两口再也不用坐着长途班车,跑去一百多公里外的共和县了。
仁青是众多享受全省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办理的受益者之一。以往海南等地在西宁市居住的退休人员,办理医保、社保等业务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今在西宁市市民中心通过窗口受理、邮政快递、网上转办等形式,只跑一次就能全部办结,切实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实现了市州群众就近能办、异地可办。
西宁市市民中心的建成投用,修建了一条“便民之路”。近400项行政审批事项及便民服务业务,让群众“进一扇门,办百项事”。这里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手段,开展智能化引导服务、咨询服务、便民服务。其中,设立24小时自助制智能服务区,集自助查询、咨询、预约、申报、打印、评价及信息展示功能为一体的自助终端设备,通过智能机器人和导办引导员直接帮助办事群众使用终端设备自助办事,实现各类便民简易事项在线办、移动办、智能办,为企业和群众打造“指尖上、家门口”的政务服务。(责任发布:叶培佳(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