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妇联联合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名单的通知》,我省更登才让等12名省级乡村工匠名师经过层层选拔推荐,最终由国家乡村工匠培育推进小组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
乡村工匠培育工作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深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有力举措。2023年起,全国同步启动实施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旨在通过挖掘一批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者,在全国认定百名乡村工匠大师、设立百个大师传习所,认定千名乡村工匠名师、设立千个名师工作室,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带动农民就业,传承弘扬传统乡土文化和工匠精神,更好服务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
青海省深入推进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制定印发《青海省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实施方案》《青海省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乡村工匠和乡村工匠名师评选范围、资格、标准、程序,联合多个部门设立乡村工匠培育工作推进小组,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监测评价、推介提升3项工作机制,构建“2+6+3”政策体系,凝聚部门合力,统筹各类资源,号召社会力量,稳步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目前,全省共评选认定首批青海省乡村工匠92人,评定青海省乡村工匠名师20人,推荐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12人,推荐国家级乡村工匠大师2人。据统计,全省92位乡村工匠有效带动周边4千多名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其中脱贫人口801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73人,直接培训从业人员7421人。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落实乡村工匠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对评选为乡村工匠、名师、大师等个人和其创办领办企业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帮助乡村工匠及其企业健康成长发展。进一步跟进服务保障,统筹各类资源开展乡村工匠能力提升培训,优先支持乡村工匠申报的产业项目。强化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促进乡村工匠联农带农,借助乡村工匠领军带头作用,帮助更多农牧民群众,尤其是脱贫群众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实现就业、增加收入。
(责任发布:赵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