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相关情况。该《条例》于11月27日由青海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25年2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共六章四十二条,从枸杞的产地保护与种植加工、质量安全保障、扶持与监督等方面作出规定,为青海枸杞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青海省自2000年起通过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工程大面积种植枸杞,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青海已成为全国枸杞种植面积最大、有机枸杞种植面积最大、黑果枸杞面积最大的省份。省委、省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产业“四地”建设,将枸杞产业作为全省农牧业十大特色产业之一,积极推动其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然而,当前青海枸杞产业仍面临种植区域不稳、品牌培育滞后、加工发展能力不足、产业链条较短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枸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条例》的出台,提升了青海省枸杞产业领域地方立法的力度,为枸杞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该《条例》是一部基础性、综合性地方性法规,旨在通过法治力量助推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及乡村振兴。
青海枸杞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米左右的海西蒙古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德令哈市、都兰县、乌兰县、大柴旦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等地。这些地区光照充足、土壤富含硒元素、面源和大气污染少,为枸杞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青海枸杞果实颗粒大、饱满,糖分多而甘甜,色泽亮丽,且枸杞黄酮和枸杞多糖含量远高于异地种植区。
《条例》专设“产地保护与种植加工”章节,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保障枸杞产地用水、引导扶持枸杞规模化种植、种质资源保护、推广良种良法种植和有机种植等方面的责任。同时,《条例》还设立“质量安全监管”专章,从栽培管理、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冷链物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旨在建立健全枸杞产业标准体系,推动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全面准确掌握《条例》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压实责任,以更加务实管用的举措推动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立足高原特色资源禀赋,推进枸杞产业规模化、有机化、标准化、数字化、品牌化、现代化发展,把枸杞产业打造成青海绿色发展的生态产业“金名片”。
(责任发布:赵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