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青草发芽,牛羊可以充分采食新鲜牧草,获取更多营养。但早春放牧时,牲畜容易缺乏矿物质,另外早春也是牛羊异食癖的多发季节,特别是在长期干旱和过度放牧的地区更为常见,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牧草生长阶段
早春时牧草刚刚返青,处于生长初期,矿物质含量较低。牧草中的矿物质浓度与生长阶段相关,幼嫩牧草虽然适口性好,但矿物质(如钙、磷、镁等)含量不足。
2、土壤条件
低温影响:早春土壤温度较低,微生物活动减弱,矿物质释放缓慢,导致牧草吸收不足。土壤贫瘠:如果土壤本身缺乏某些矿物质(如硒、铜、锌等),牧草中的矿物质含量也会相应减少。雨水冲刷:冬季和早春的雨水可能将土壤中的矿物质冲刷流失,进一步降低土壤中的矿物质含量。
3、牲畜生理需求增加
春季是牲畜繁殖、哺乳和生长的关键时期,对矿物质的需求显著增加。例如,哺乳母畜需要更多的钙和磷来支持乳汁分泌,幼畜需要矿物质来促进骨骼发育。
4、冬季储备消耗
经过冬季,牲畜体内的矿物质储备可能已经耗尽,尤其是如果冬季饲料中矿物质补充不足。早春放牧时,牧草无法提供足够的矿物质来满足牲畜的需求。
5、牧草单一性
早春牧草种类较少,牲畜可能只能采食到有限的几种植物,导致矿物质摄入不均衡。某些矿物质(如镁)在单一牧草中的含量可能特别低,增加了缺乏的风险。
6、气候因素
早春气温波动大,可能导致牲畜应激,增加对某些矿物质(如镁)的需求。潮湿的天气条件也可能增加牲畜对某些矿物质(如钠和氯)的排泄,进一步加剧缺乏。
7、解决方案
补充矿物质:提供矿物质盐块或预混料。改良土壤:通过施肥提高土壤矿物质含量。多样化饲料:补充干草、青贮饲料等,平衡营养。定期检测:通过血液和牧草检测,及时调整补充方案。预防措施逐步过渡:从冬季饲养逐步过渡到放牧。观察健康:定期检查牲畜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