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祁连山脚下,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会让高原迟来的春意变得格外生动。当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从会议室传向雪山草场时,记者看到的不只是政策的传递,更是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
这场宣讲会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将文件分解成牧民听得懂的生活语言。妇幼保健院的干部用“饲草飞地种植”解答牧业难题,用“两癌筛查日历”传递健康关怀;社保局工作人员告诉村民就业培训的好消息,希望村民学好手艺以后能有个好收入;派出所民警则把“网络安全”变成一条条“别泄露验证码”的叮咛。政策宣讲从纸上走进牧民的生活场景,让文件中的每个字都有了“落地声”。
当巡护车驶向祁连山国家公园核心区,积雪中交错的动物蹄印与宣讲会上的“草畜平衡”形成奇妙呼应。宋积奎那句:“让政策落地生根,给子孙留绿水青山”,道出了牧区发展的深层逻辑。牧民们明白,禁牧补贴、草场修复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维系游牧文明与自然共生关系的关键。
站在海拔3000米的草场,看着宣讲会结束后来不及吃饭就匆匆进山的巡护队,记者读懂了中央一号文件在草原的“打开方式”:它不是一纸公文,而是干部与群众共同编织的网——一头系着国家战略的宏大叙事,一头系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盼望、惠民政策的切实落地以及雪山下巡护的坚定脚印。这样的政策“播种”,终将在高原催生出乡村振兴的万千气象。
(责任发布:赵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