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共和县“光伏羊”产业改善“大民生”
基本情况:海南州共和县塔拉滩放眼望去就像一片蓝色的海洋,光伏板下牧草荫荫,绿意盎然,构勒出一幅“光伏海”与“生态绿”交相辉映的壮丽画卷。按照“建一片光伏、留一片绿色、造一座牧场、富一方群众”的思路,积极探索光伏+生态+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模式,海南州走出了一条保护生态、产业发展、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新路子。塔拉滩规划建设光伏园区609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350平方公里,为进一步践行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海南样板”。
主要内涵:
保护生态实现“三生共赢”。光伏园区建成后,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覆盖度达到80%。原本寸草不生的沙漠,开始恢复了绿色,牧草产量逐年提高,为藏羊养殖带来了新发展、新机遇。据测产,园区内产草量亩产174公斤,年产草量达到11.8万吨,可满足20万只羊采食。按照每只羊单位日食鲜草8公斤,每斤鲜草0.5元,饲养周期6个月计算,可节约养殖成本1.44亿元,实现了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生活改善“三生”共赢。
生态牧场实现“一举多得”。随着园区土壤涵水能力提高,牧草生长迅猛,遮光蔽日,这不仅影响了光伏板吸收太阳能,还存在冬季火灾隐患风险,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为破解这一难题,企业与村集体经济结对共建,打造“光伏生态牧场”,每年6-10月羊群入园免费采食。截至目前,共和县塘格木、沙珠玉、恰卜恰、铁盖及兴海县河卡镇红旗等5个乡镇14个村,与黄河水电、大唐、国能等10家光伏企业共建光伏生态牧场14个,养殖规模达到1.3万只,当前正在建设18个,建成后养殖规模可达到2万只以上。“光伏生态牧场”在合理利用园区草资源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了藏羊产业,同时又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据企业主介绍:“羊吃草,在节省牧民饲草成本的同时,减少了人工光伏除草的成本,羊粪恰好又滋养了土地,形成了绿色生态链,卖掉的羊还可以给羊倌们增加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牧光互补实现“效益双增”。坚持光伏发电、光伏治沙、光伏旅游与生态农牧相互融合,探索板上发电、板间种草、板下放羊模式,发展生态高效养殖,构建产加销产业链,积极打造“海南光伏羊”产业品牌,年出栏率达到98%以上,屠宰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实现产业效益提升与农牧民收入增加“双增”效果。2023年,共和县13个村集体经济“光伏羊”养殖纯收入629.28万元,其中节约饲草料成本197.28万元,涉及的3056户农牧民户均增收0.41万元。同时,羊群进入园区放牧,大大减轻了农牧民劳动强度和管理,解放的富余劳动力去从事二三产业,拓宽了牧户收入渠道。牧民叶多说:“我们家300只羊全在光伏园区里放养,不仅吃得好,还不用担心会乱跑,有时我们还在园区打打零工,一天能赚百十块钱”。
规范管理实现“提质增效”。为避免超载过牧,破坏生态环境,制定出台《海南州光伏生态建设方案》,采取定品种、定年龄、定规模、定身份、定时间“五定”模式,确定养殖品种为4-6月龄藏羊,每个放牧点养殖规模控制在400只,每只羊佩戴电子耳标追溯,每年放牧时间为 6-10 月份,实行全进全出,既保护了草原生态又合理利用了草资源。同时,针对以往农牧户私自无序放牧、自由草食、产业效益低等问题,海南州农牧、林草、园区管委会等部门积极会同县乡政府和光伏企业,对私自放牧的羊群全部清场退出,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光伏企业签订协议,有序规范放牧,做到了产业生态化、养殖规范化、建设标准化、产品绿色化,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