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藏羊“四把钥匙”串联模式—刚察县宁夏村白藏羊:激活绿色产业“一池春水”
基本情况: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近年来,刚察县宁夏村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立足村情实际,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聚焦产业核心,串联“党建引领、绿色发展、高效养殖、乡村振兴”四把钥匙,为特色养殖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在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上做文章、用巧劲、下功夫,解锁宁夏村白藏羊产业做大做强的进阶密码,持续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主要内涵:聚焦党建引领,注入“活水源头”,让白藏羊“集群出圈”。为打破藏羊传统、粗放生产模式,实现草畜平衡科学养殖,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带领党员、致富带头人等,整合全村28座暖棚(每座240平方米)、冬春草场1503公顷,为白藏羊高效养殖打好基础保障。同时,泉吉乡党委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以农牧业改革“五化”要求为抓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用实实在在的经营成效转变农牧民群众的传统观念。按照党委牵头抓总、政府统筹推进、村委配合落实的工作机制,在农牧产业集约化发展上下功夫,鼓励引导宁夏村依托村级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挥村集体经济引领发展作用,重点打造宁夏村白藏羊示范村、白藏羊高效养殖示范村及草畜平衡试点村,助力白藏羊“集群出圈”。
聚焦绿色发展,深化“预警机制”,让白藏羊“健康出圈”。为推进宁夏村草畜平衡试点工作,全面落实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发展要求,宁夏村科学核定天然草场承载力为5.78亩1个羊单位,全村冬春草场面积9.54万亩,可载畜1.65万个羊单位;为积极鼓励养殖户贯彻落实好“草畜平衡”发展理念,宁夏村建立“三色”预警机制,制作“绿色、橙色、红色”标牌,达标发放绿色标牌,微超或预警(超载率小于10%)发放橙色标牌,超载或预警3次以上不予整改的发放红色标牌,由村“两委”及时告知养殖户,并按要求15天内整改,在整改时限内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列入村规民约“黑名单”,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公示,并按照村规民约管理办法予以惩戒;由村两委牵头,一核五队具体负责,充分利用网格化,逐户核实牲畜数量和饲草储备情况,与牧户签订宁夏村草畜平衡卡。
聚焦高效养殖,激活“发展前景”,让白藏羊“科学出圈”。宁夏村以“生态优先、草畜平衡、种畜串换、增产增收”为核心目标,以引进优良白藏羊种畜为发展重点,合理规划养殖布局,提高种畜质量,优化种畜结构,实行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监管、产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服务,推广以天然放牧为主、舍饲半舍饲为辅的高效养殖技术。同时,探索发展以“党支部+合作社+生态牧场+示范牧户”的集约化模式,由党支部引领下的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统一灭鼠、统一定畜、统一分群、统一配种、统一购置饲草料、统一产羔、统一断奶、统一出栏”的“八统一”为抓手,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管控和推广,持续深化标准化、科学化健康养殖。
推动乡村振兴,打造“生态经济”,让白藏羊“高效出圈”。在生态效益上,宁夏村通过示范推广白藏羊高效养殖技术,实现统一产羔、集中出栏,加快了畜群周转,缓解了草畜矛盾,同时减少母羊和羔羊在天然草场的采食时间,母羊日均采食时间缩短了3-4个小时,羔羊6月龄出栏,缩短了4-6个月的放牧时间,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牧草,天然草场得到保护,草地产草量得到提高,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趋于良性循环。在经济效益上,宁夏村紧紧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动员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积极培养白藏羊示范户31户,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示范+生态家庭牧场+牧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羔羊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宁夏村2024年上半年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9559.78元。与此同时,开展网络直播“带货”、“订单式”销售等多渠道销售,解决牧户后顾之忧,2023年宁夏村村集体经济收益达50.87万元,较2018年增长28.93万元,2024年宁夏村村集体经济收益预计达5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