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资打假“护农”行动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支持“三农”发展的实际需要,是维护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行动。2021年市农业农村局充分认识抓好农资打假工作的重要意义,以服务“三农”为主线,以市场整治和监督检查为切入点,认真开展农资打假“护农”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的各类违法行为,促进了农资市场秩序根本好转,维护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农资领域执法监管,市县区分别成立了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2021年农业执法专项整治工作方案》《2021年农资打假“绿剑护农”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等文件,为农资打假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具体工作措施;同时,建立健全各类执法监管制度,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并加大日常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进一步净化了农资市场,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打假氛围。通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受理投诉举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农资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识假辨假能力和维权意识。上半年全市累计共出动执法人员937人(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65次,展出宣传展板104块次,悬挂横幅71条,宣传动员农牧民群众2.2万人次,发放农资识假辨劣知识和印有农资打假宣传标语的挂历、纸杯、抽纸等各类宣传资料3.68万份,接待咨询1940人(次),提高了农民群众识假辨假能力和维权意识;共巡查检查272次,检查各类农资经营门店927家次,查获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经营限用农药230瓶(袋)、超保质期蔬菜种子285袋、不合格玉米种子50公斤、过期农药185瓶(袋)、无标识肥料0.75吨,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1家,立案2起;与355家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或《农资诚信经营承诺书》,发放张贴《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五种高毒农药》宣传挂图500余张,填写巡查记录430份,对检查中发现的部分农资经销门店所经销的化肥检验报告未随货同行、经营记录不及时不规范、未明码标价,限制农药未落实专柜上锁封闭摆放等问题,执法人员对当事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83份,责令限期整改。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规范了农资经营行为,净化了农资市场,达到了“打假护农、维权增收”的目的。
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强化责任落实。围绕种子、农药、化肥、农膜、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农机等重点品种,以生产资料公司、农资经营门店、农机生产销售企业、种子生产销售企业、有机肥生产企业及蔬菜种植基地为重点对象,严查无证经营、假劣农资、禁限用农兽药、过期农资和违规使用农兽药、使用其它违禁投入品等问题,按照“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立足源头,长效治理”的总体要求,由分管领导带队,组织市场监管、供销联社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督导检查组,通过实地检查、明查暗访、与县区执法人员座谈等方式,重点针对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假冒伪劣问题,强化监督检查,实现督导检查全覆盖,进一步压实了县区属地监管责任。
四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资经营人员整治业务法律素质。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市各农资门店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法制意识,规范从业行为,确保市场农资产品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半年举办培训班2期,共教育培训农资经营人员201名,对《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的农业法律法规进行了解析授课,通过培训压实了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增强了依法经营的自觉性,进一步规范了全市农资市场经营秩序。(责任发布:杨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