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的饲养管理
一、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哺乳仔猪是指从初生到断奶前这一阶段的仔猪。
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哺乳仔猪的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的不成熟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调节体温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贮备有限。
(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
(3)缺乏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力差。
(4)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
哺乳仔猪由于以上特点,从而导致仔猪难饲养,成活率低。成活率的高低与饲养方式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与出生后“保温”有关,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分娩栏和育仔栏的设计、 分娩舍内的温湿度控制、仔猪保温箱的加热方式、疾病的控制、母猪的营养和卫生条件等。在传统养猪条件下,哺乳仔猪的死亡还与垫草量关系较大。
2.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1)仔猪出生后要及时擦干体表黏液(先擦口鼻黏液)、结扎脐带、放入保温箱,保证仔猪吃足初乳,保温防压,是护理好猪仔的根本措施。仔猪初生2个小时内吃上初乳,因为初乳的蛋白质特别高,富含免疫抗体,维生素含量也丰富,初乳是哺乳仔猪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2)在仔猪出生后2天内应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使它吃足初乳。在分娩过程中,让仔猪自寻乳头,待大多数仔猪找到乳头后,对个别弱小或强壮争夺乳头的仔猪再进行调整,把弱小的仔猪放在前边乳汁多的乳头上,体大强壮的放在后边的乳头上。固定乳头要以仔猪自选为主,个别调整为辅,特别要注意控制抢乳的强壮仔猪,帮助弱小仔猪吸乳。
(3)仔猪出生后的第一天,用消毒后的铁钳子剪掉仔猪的犬齿。用于肥育的仔猪出生后,要尽可能早地断尾,一般可与剪犬齿同时进行。方法是用钳子剪去仔猪尾巴的1/3 (约2.5cm长),然后涂上碘酒,防止感染。注意防止流血不止和并发症。
(4)做好仔猪保温防压工作。可采用保育箱,箱内吊250W或175W的红外线灯,距地面40cm,或在箱内铺垫电热板,控制保温箱内温度在32-35℃,满足仔猪对温度的需要。在母猪身体两侧设护栏的分娩栏,可有效防止仔猪被压伤、压死。
(5)仔猪出生后5-7天即可开食,仔猪诱食料要适合仔猪的口味,有利于仔猪的消化,最好是颗粒料,并及时补铁。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给仔猪肌肉注射铁制剂,如右旋糖酐铁注射液、牲血素等,一般在仔猪3日龄注射100- 150mg。在仔猪5-7日龄,给仔猪开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补水,最好是在仔猪补料栏内安装仔猪专用的自动饮水器或设置适宜的水槽。
(6)对出生10日龄左右的小公猪进行去势,仔细检查仔猪有无阴囊疝气,有阴囊疝的仔猪不去势,单独处理。去势前可对仔猪注射抗生素,去势后伤口做好消毒处理。
(7)预防仔猪下痢是养育哺乳仔猪的关键技术之一。一是提高青年母猪的免疫力,才能使仔猪从初乳中获得特定的抗体。二是通过寄养的仔猪,平衡窝仔猪数。三是要注意保温,防止湿冷及空气污浊。导致仔猪下痢的原因复杂,若出现大范围的仔猪下痢,应及时请兽医处置。
二、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仔猪是指仔猪从断奶至70日龄左右进行保育的仔猪。断奶时最好把母猪从产栏调出,仔猪留原圈饲养。不要在断奶同时把几窝仔猪直接混群饲养,避免仔猪受断奶、咬架和环境变化引起的多重刺激,发生强烈地应激反应。
断奶仔猪保育栏的面积通常是240cm *165cm,每头仔猪的适宜占栏面积为0.3-0.4㎡,按窝转群,每栏养一窝仔猪10-12头,这种转群方法可以减少仔猪相互咬斗产生的应激。也可以不按窝进行,把同一天断奶的仔猪,按体重、公母、强弱分群,分群后2天内仔猪相互打架,以后逐渐稳定。这种转群方法能使同栏内仔猪生长发育整齐,特别是弱小仔猪分在同一栏,易于管理。
仔猪断奶后要继续喂哺乳期饲料,不要突然更换饲料,特别是实行早期断奶的仔猪,一般要在断奶后7天左右,开始换饲料。更换仔猪饲料要逐渐进行,每天替换20%,5天换完,避免突然换料。断奶仔猪的日粮以制成颗粒粒为好,饲喂颗粒料可以减少饲喂时的浪费。仔猪在断奶后2-3天要适当控制给料量,不要让仔猪吃得过饱,每日可多次投料,保证饮水充足、清洁,保持圈舍干燥、卫生。
保育舍内温度应控制在25-30℃(30℃起每周降1℃直至25℃)范围内,保持干燥卫生,经常打扫、消毒,预防传染病发生。定期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湿度控制在65% -75%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