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概述
以解决高寒牧区藏母羊繁殖性能低下和羔羊生长发育缓慢等瓶颈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攻关实现了高寒牧区传统藏羊养殖生产的方式创新和高寒牧区藏羊高效生产的技术创新,助推了高寒草地生态保护的新模式的建立。2013年以来在全省藏羊养殖区进行示范、推广,获得良好效果。目前该技术正在全省牧区推广应用。和常规藏羊养殖技术相比,实现了羔羊6月龄出栏,母羊繁活率提高了2.85%,母羊损亡率降低了1.7%,6月龄羔羊活体重达36.83公斤,比传统养殖提高了19.64公斤。同时使天然草场放牧压力和载畜量降低20%。在改善藏母羊饲养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羔羊早期断奶、半舍饲高效养殖,实现了当年羔羊,6月龄出栏,相当于天然草场承载数量减少了50%,加快了羊群周转,有效地减轻了草场压力,利用科技手段有效破解了生产-生态之间的固有矛盾,为牧区贯彻落实生态保护第一理念,提供了可靠的现实路径。
二、技术要点
1、母羊组群及配种:在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中选择有放牧草场(冬春和夏季)、水源、保温棚圈、补饲料槽、水槽等条件的牧户组建示范母羊群,公羊、母羊单独组群,分群饲养,母羊均为符合藏羊品种要求的适龄母羊,统一佩戴耳标,羊群规模为500只以上。采取同期发情、集中配种方法。配种公羊均为良种补贴项目统一选调的一级成年藏系种公羊,种公羊单独组群,配种季节分配到各母羊群中。
2、母羊的饲养:妊娠前期为3个月,放牧饲养,母羊保持中等膘情。妊娠后期为2个月,放牧结合补饲饲养,补饲料为母羊精料补充料和青干草;母羊于分娩前45天开始补饲,下午归牧后补饲精料补充料0.1公斤/只;每天放牧6个小时,饮水2次;妊娠期每只母羊补饲精料4.5公斤。哺乳期为2个月,采用放牧结合补饲的饲养方式,早晨出牧前补饲青干草0.25公斤∕只,下午归牧后补饲精料补充料0.25公斤∕只;每天放牧5个小时,饮水2次;哺乳期每只母羊补饲精料15公斤。
3、羔羊的饲养:羔羊随母羊放牧饲养,10日龄调教羔羊开食,20日龄开始补饲羔羊营养补充料,每只每天补饲约50克,以后每7天增加50克,补饲至60日龄断奶,哺乳期每只羔羊补饲6公斤~8公斤。羔羊隔栏补饲,补饲栏面积按每只羔羊0.15~0.20平方米计算,进出口宽度15厘米—20厘米,高度40厘米;补饲栏可置于母羊运动场内,补饲栏内配备料槽和水槽。
藏羔羊断奶时间为60日龄,断奶个体重达到12公斤以上。将适合断奶年龄和体重要求的羔羊进行分批断奶,单独组群饲养。羔羊断奶后的第1周全舍饲饲养,每天每只饲喂羔羊精料补充料0.2公斤,青干草自由采食,自由饮水;第二周开始采用全舍饲或半舍饲饲养方式,饲养期4个月。
全舍饲:日喂精料补充料3次,青干草2次,自由饮水,保证水源清洁、卫生。
半舍饲:有条件补饲青干草时,前1个月,日喂精料补充料3次,青干草1次,放牧2个小时;后3个月,日喂精料补充料2次,青干草1次,放牧3个小时。无条件补饲青干草时,前1个月,日喂精料补充料3次,放牧3个小时;后3个月,日喂精料补充料2次,放牧5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