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提速,越来越多的农村被城市“包围”,成为兼具农村与城市双重特点的“城中村”。如何用好乡土人才搞好发展,成为亟待破解的难点问题。组织部门应当始终把人才的引进培育使用工作放在心上,激发乡土人才内生动力,使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贡献力量。
在“城中村”治理和发展实践探索中,发现“城中村”最大的特点是村民普遍没有可用的土地,而常见的乡土人才多为种养殖、乡村旅游等需要以土地为基础资源的人才,传统意义的乡土人才到了“城中村”缺少用武之地。“城中村”位于城市中,乡土人才特别是本村的人才,常常在城市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村里能够开出的条件往往缺少竞争力。“城中村”产业选择大多是房产租赁等“收租”型产业,并没有继承城镇化的“品味”,发展思路还是停留在相对传统的产业链上。
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是乡土人才在为“城中村”乡村振兴赋能过程中难点的集中体现,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打开思路,在产业选择上更加多元。选好适合自己、适合市场的优质产业,是“城中村”发展和振兴的关键所在。为此,可以向生态环保等领域靠拢,通过开辟“上下游”市场实现产业振兴,为乡土人才提供更加多元的“舞台”。相比于城市社区,“城中村”劳动力更加集中、成本相对较低,更加适合提供大量劳动力。要用好乡土人才心系乡村这一天然情感优势,为“城中村”村民提供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机会,让人才留得住。要因地制宜,在政策支持和创新上敢于先试先行,优化引才、育才、用才的思路,逐步从传统农牧业发展上转变过来,根据“城中村”实际情况,结合城市的长期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地引进、培育适合本地的“土专家”,让优秀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责任发布:叶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