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改进农村贫困落后面貌的重要方法,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格尔木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立足实际,有效结合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政策,以学促行,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一季度,格尔木市一产增加值为0.47亿元,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村集体经济发展资本。格尔木市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于2020年10月通过省级验收。近期,格尔木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正在组织开展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工作,对标对表整改省级验收和州级反馈的问题,重点围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管理、股权设置及折股量化、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章立制、改革台账资料整理归档等重点环节,逐项梳理检查,严格整改到位,落实落地,确保改革质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同时,为推进农牧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工作,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投资124.98万元,实施格尔木市农牧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市推进试点项目,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建设、财务规范、合作社带头人及辅导员培训、宣传发动等;扶持10个市级以上示范社生产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基地设施建设。目前,项目有序推进,正在开展合作社拖拉机、运输车辆等采购工作。
(二)强化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做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勤保障。组织农牧业技术服务中心人员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指导春播备耕、防灾保畜、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农牧业生产的顺利推进。切实做好春耕备耕物资调运储备工作,组织调运串换粮食作物良种3.27万公斤,购储化肥6606吨、有机肥6323吨、农牧1400公斤、农药50吨、柴油15吨,积攒农家肥5.3万吨,落实化肥减量增效项目面积3.5亩;加强农机具的调配、检修、调试等工作,在乡村生产一线审验检修农机具469台,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护农”行动,检查农资经营单位15家;开办枸杞标准化生产、高效养殖等农牧民培训班19期,培训农牧民420人(次),下发资料300余份,深入开展防灾保畜工作,为乌图美仁乡、郭勒木德镇受灾村调拨救灾饲料55吨等。
(三)加大农业农村投建力度,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载体。2021年围绕农牧业稳产保供、提质增效、主体培育、科技强农、绿色发展等方面,计划总投资3.55亿元实施农牧业项目48个,继续实施特色生物+扶贫产业园基础设施(一期)、高标准农田、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乡镇兽医站、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等23个续建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计划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机购置补贴、草畜平衡补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高素质农牧民培训、示范性家庭农场扶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生产托管试点、农牧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市推进试点、规模养殖场建设等25个项目,农牧业项目推进顺利,将进一步加快农牧业高质高效发展,提升农牧业现代化水平。
(四)创新特色农牧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头羊。加快构建龙头企业引领、专业合作社支撑、家庭农牧场补充、农牧民参与的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全市现有龙头企业14家,专业合作社86家,家庭农场91家,形成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雏形。推动格尔木市枸杞交易中心的建设及发展,目前已入住商户100余家,交易额2150万元。为构建深化产业链整合发展的机制,计划总投资9.46亿元建设商贸交易、物流仓储、农产品加工等功能集一体的特色生物+扶贫产业园,目前已完成部分厂房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约5000余万元,一期项目预计今年10月完成建设。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空间比较狭小,产业发展项目选择难,一些村没有可选择的优产业。二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少带路人,村千部观念陈旧,自身发展意识不强,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没有明确的思路。三是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资产管理和利用资产创造收益能力不高。四是全市运行良好的涉农企业和合作社较少,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产业链条延伸能力不强,对村农业经济发展带动和引领作用不明显。
下一步,格尔木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认真履行组工作职责,积极推动集体经济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谋划集体经济发展思路。立足村集体经济发展实际、充分挖掘本村“三资”潜力,因村施策、分类指导,探索不同经管主体的组织形式和运营模式,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二是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根据乡村振兴政策和财政扶持资金工作要求,精准高效使用财政资金,发挥扶持资金集聚效应依托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加大对各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持。三是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增量共计。推进地区枸杞生态原产地保护,建设“一带一路”枸杞大市场,全面推行“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切实提高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超产品竞争力。(责任发布:叶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