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秸秆资源的意义
秸秆作饲料可以促进物质转化和良性循环。农作物秸秆是一项重要的农业资源。作为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具有产量大、分布广、供应稳定的特点,应合理利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对肉、蛋、奶的需求快速增长,推动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饲料加工行业提供了强大动力。通过养殖业,可以由动物将人类不能利用的有机物转化成蛋白质、脂肪等,增加物质循环,改善人类食物结构,节约粮食。
秸秆加工利用可改善环境,促进资源增值利用。秸秆加工用于养牛饲料利用,有效地减少和杜绝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现象,消除因焚烧秸秆引发火灾的隐患。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促进资源利用,提高附加值,有利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肉牛养殖业是和顺县的一项传统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主导产业。以玉米秸秆为主的农作物秸秆是养牛的主要饲草来源,占到全县养牛饲草需求份额的90%以上。为此,秸秆的利用率直接影响资源供给、养牛产业发展、农民养牛增收,秸秆的科学加工利用是提高秸秆高效利用的一项有效措施。
二、玉米秸整株青贮法
玉米秸整株青贮,是一种省工、省时、简便易行的青贮新方法。
1.建青贮窖(池):青贮窖应选在地势高、干燥、排水好、土质坚硬、避风向阳、无粪场、位于畜舍上风向的地方。建议建造地面式青贮窖(池)为此宜,主要是便于取用管理。窖(池)的大小要根据养殖规模大小、贮量多少而定,一般按每头成年牛每年200天(冬春季节舍饲,夏秋季节以放牧为主)饲养期5m3贮量为宜。窖(池)的高(深)度以2-2.5米为宜,长度和宽度要按养殖规模确定,一般为底窄小、上口宽大。建筑结构为砖混、混凝土、块石垒建,达到防渗漏。
2.贮存:按照“切碎、快装、压实、封严”八字操作要领进行贮存。
3.取用:经过45-60 天后,即可开窖取料饲喂牲畜。开窖时应按横截面一层一层地自上而下取料,不要随意翻动,以免空气进入料内使青贮料发霉变质。按照实际用量取料饲喂。
4.饲喂:青贮好的玉米秸呈现绿色或黄绿色,具有浓郁香味,质地柔软、疏松稍湿润。初喂青贮玉米秸时,量应由少到多与精料或常用饲料掺喂,如出现拉稀时,可酌减喂量或暂停数日后再喂。青贮料的喂量不宜超过日粮总量的一半,育肥肉牛的喂量可适当增大,但不应超过日粮总量的3/4。
三、秸秆氨化饲料制作技术
1.氨化原理
秸秆氨化饲料是采用氢氧化铵处理秸秆,利用碱和氨与秸秆发生碱解和氨解反应,破坏联接与多糖木质之间的酯键,提高秸秆的可消化性。
2.氨化原材料
以黄玉米秸为主,原料要新鲜干净,无霉变物质。含水量要求在20-40%,秸秆粉碎或铡短2-3厘米。
3.氨化池建造
场地选择地势高燥、平坦、不受人畜危害,青贮窖应选在地势高、干燥、排水好、土质坚硬、避风向阳、无粪场、位于畜舍上风向的地方。建议建造地面式青贮窖(池)为此宜,主要是便于取用管理。窖(池)的大小和建筑结构同上述青贮窖(池)建造。
4.氨化饲料制作
将切碎的秸秆原料按100公斤秸秆加水20-40公斤,尿素3-5公斤水溶液的比例喷洒在铡短的秸秆上,在池的底部与四周围铺好厚塑料膜,将拌均匀秸秆分层装池,每层厚20厘米左右,均匀铺平,层层踏实,装到高出池顶50-70厘米时,压实,用塑料膜压紧密封,再用20厘米厚的散土覆盖。
5.氨化的管理
秸秆氨化饲草时间长短与季节气候有关,一般适宜季节4-10月份,以8-9月份最好。适宜温度0℃-35℃,气温在5 ℃-15℃时氨化贮存28-56天,15-25℃时氨化贮存14-28天, 25-35℃时贮存7-10天。在氨化期间要经常查看以防人畜损害,尤其在大风雨天要注意,一旦发现破坏要及时封堵,以防进水漏气。
6.氨化饲料品质鉴定
主要是感观鉴定,优质氨化秸秆为棕黄色或红褐色,有强烈的氨味,发亮,放氨后呈现香味,质地柔软,温度不高。劣质的氨化饲料呈灰黑色,气味发霉刺鼻。
7.开封放氨与饲喂
氨化秸秆成熟后,要从池一端取喂,取出料晒干,氨气挥发完后,即可饲喂,喂完后,再打开一部分料晒干再喂,直到喂完。氨化饲料饲喂技术,喂前先让牛饥一顿,然后混合常规精料进行饲喂。由少到多,饲喂一周后可达全量。(责任发布:刘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