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海西州召开防止耕地“非粮化”和遏制耕地撂荒专项整治工作安排部署会,州政府副州长阿琼就全州防止耕地“非粮化”和遏制耕地撂荒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州农牧局、乡村振兴局,各市(县)人民政府、各市(县)农牧和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州政府副秘书长王全明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粮食安全生产关乎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防止耕地“非粮化”和稳定粮食生产工作的重大意义,正确分析新冠疫情反弹新形势,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增强做好防止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确保认识到位。从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的高度充分认识防止耕地“非粮化”和遏制耕地撂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将海西州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种植业结构,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二是用好技术手段,确保底数清晰。前期各地对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进行多次调查摸底,因二调、三调两种数据口径不一致,调查摸底没有形成一个准确的数据,不足以支撑后期整改。各地可借鉴德令哈市、乌兰县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耕地“非粮化”进行摸底调查的方式,做好此项工作。各地政府组织农牧、自然资源、林草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并积极落实地方财政资金,扎实有序开展“非粮化”摸底调查工作,确保数据准确统一。三是稳慎制定方案,确保整改有效。各地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全面准确理解国家、省相关政策,根据本地产业发展现状,在全面摸清家底前提下,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当地实际的防止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复耕复种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分类指导,因地施策,有序推进,具备耕种条件的明年必须复耕复种,因自然灾害导致撂荒的,也要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同时要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不得擅自调整粮食生产功能区,不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设种植和养殖设施,不得将粮食生产功能区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不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严禁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树挖塘,禁止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责任发布:叶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