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耕作层工程化快速构建技术”是通过在土壤中添加天然木本泥碳源组合材料和激发剂,激活土壤系统快速循环,经1-2年自驯化形成优质耕作层,提升土壤有机质,使冗长培育简化为一次性工程化作业。报经省政府批准,青海省计划在东部农业区、环湖地区、柴达木盆地实施该项目2060亩,土壤类型涵盖栗钙土、棕钙土、灌淤土、黑钙土、灰棕漠土,实施主体有事业单位、国有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农户。
8月13日,厅农田建设管理处邀请省农科院土肥所、省农机技术推广总站、省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中心、厅内相关处专业人员组成“优质耕作层工程化快速构建技术”试验项目中期检查评估工作组。通过对青海省农作物良种繁殖基地、大通县长宁镇鲍东村实地察看,听取项目参与单位的汇报并询问,工作组初步认定,项目按批复的《青海省优质耕作层工程化快速构建技术试验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在《方案》)基本完成建设内容。项目于2021年4月23日完工,实施面积2060亩(其中:大通县驿卡村500亩、鲍东村500亩,德令哈市尕海镇努尔村300亩,贵南草业公司二分场200亩,都兰县香日德镇永盛村300亩,青海省农作物良种繁殖基地260亩),向项目区耕作层添加MT土壤改良剂主题材料3708吨、生物有机肥1024吨、生物激发剂206吨,混入土层深度≥15cm。按《方案》所列监测内容,已分别在项目实施前后对项目区耕作层土壤进行监测,测定土壤容重、化验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等指标,初步分析结果反映,项目区试验田所有耕作层有机质及全氮含量处于上升趋势。经对项目区小麦、油菜、青稞、饲料玉米、燕麦生长期4-6次的监测,农作物根系长度、毛根数、干物质重量、苗高、茎粗均有不同程度增加。青海省农作物良种繁殖基地负责人、大通县鲍东村村委书记表示,小麦、油菜、饲料玉米长势好于往年。大通县农业农村局针对该项目还印发了《工程化快速构建优质耕作层宣传管护手册》。
下一步,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将尽快完成《“优质耕作层工程化快速构建技术”试验项目中期检查评估报告》,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加强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全部完成《方案》所列监测内容特别是农作物产量的监测,细化监测数据分析,为终期项目验收奠定基础。(责任发布:杨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