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青海省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进展不平衡、追溯成果应用不到位等实际情况,4月19日上午,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清德组织召集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兽医局、乡村产业化处、畜牧业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厅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专题研究。与会同志根据任务分工分别汇报了工作开展情况,认真分析了工程整体进展情况,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所在,并重点就如何提高追溯成果的转化应用进行了深入讨论。
会议一致认为,实施牦牛藏羊原产地追溯工程是全面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和输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抓手。通过建立原产地追溯体系不仅可为产品召回机制提供可靠的信息平台,提高产品物流信息采集识读的准确性;而且有利于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帮助屠宰加工企业提质增效,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和建立牦牛藏羊特色产品“优质优价、特色特价”的市场营销机制。
会议指出,造成工程推进不平衡的根本症结在于产地—加工—市场价值链连接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建立,相互脱节,合力不足。
会议强调,原产地追溯体系建设,只建不用、等于没建,甚至不如不建。只有转化追溯成果,才能有效提升追溯价值。而成果转化应用的关键环节在于牛羊屠宰加工企业的上下联动,上联产地、下联市场。由乡村产业发展处牵头,畜牧业处、市场与信息化处配合,发挥牦牛产业联盟作用,以项目为抓手,以市场准入为手段,尽快研究制定加工环节成果转化应用方案。
会议要求,认识要再提高,思路要再调整,力度要再加大。把牦牛藏羊原产地追溯作为全面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重要理念,加力成果转化,加大督查力度,为保障高质量特色产品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