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国家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全州土地面积11466.3万亩,天然草地面积10130.6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8.35%,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9382.79万亩,占草原面积的92.6%。
全州辖6县44个乡(镇)188个行政村,2020年底乡(村)牧业总户数43221户155131人,存栏各类牲畜123万头只匹,其中:牛108.9万头、羊13.2万只、马0.99万匹。
一、奶产业发展的现状
合作社建设促进了奶产业发展的基础。果洛州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自2008年开始试点,至2012年,全州175个纯牧业行政村全部组建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实现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组建全覆盖。为奶牛的集中养殖、分群饲养、高效利用奠定了基地。
产业化建设促进了奶产业规模化的步伐。果洛州充分利用省级专项资金、上海援青资金、扶贫产业资金、科技项目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在合作社内部着力实现了以奶牛养殖、白藏羊养殖、种畜养殖、饲草种植、蔬菜种植、中藏药材种植为主的生态畜牧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截止2020年底累计投入资金达6.25亿元,在全州6县44个乡镇185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中共开展205个产业化基地建设。建成了藏羊养殖基地36处,规模达4.35万只;奶牛养殖基地121处,规模达10.79万头;肉牛养殖基地4处,规模达2660头;优良牦牛种畜基地7处,规模达4170头;中藏药材基地5处、规模达6000亩;养猪基地1处;饲草基地24处,规模达6.7万亩;犏牛繁育基地3处,蔬菜种植基地4处。基地的建成为奶量的供应、运输、标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促进了奶产业的发展步伐。
支持企业投入促进了奶产业的提升。支持乳制品企业的扩建再生产,从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厂房扩建、产品创新、品牌打造、运输改进等方面得到了改进。推动了乳制品企业与合作社之间的产销联营,形成了“一次性入股、长期受益、固定分红”的模式,解决了鲜奶“卖难”和乳品加工企业“买难”问题,畅通了鲜奶销售渠道,提升了奶产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受果洛州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宗教、农牧民素质和农牧业基础条件等综合因素制约,当前果洛州奶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是少数地区和部门对发展奶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仍然不到位。少数县、乡对奶产业工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对奶牛的资源整合,分群饲养力度不大,奶源的高效通用底下。
二是优势聚集程度低,高原有机生态畜牧业的果洛特色尚未凸显。就目前全州生态畜牧业建设发展的产业布局、产品规划设计、生产规模来看,业态布局比较分散,产品类别单一,高端品牌精品奇缺,生产规模提档升级缓慢,“走出去”战略支持力度明显不足,打造的优良畜种、优势基地、优势产品尚未完全形成集聚优势和规模效应,全州生态畜牧业产业化整体市场竞争力还处于低水平状态。
三是基础设施条件、人才和科技支撑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产业的发展。奶牛养殖仍然处于粗放、传统的养殖模式,畜种改良、提纯复壮、畜疫防治、饲草料保障等各项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已建成的合作社养殖基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各类涉农技术培训普及面不广、规模不大,目前还无法满足农牧民和合作社在生态畜牧业养殖、生产和财务、销售等环节的知识需求,导致农牧民群众对科技的接受、运用能力仍然较差;合作社管理不规范,缺乏能人带动,“能工巧匠”培育、发掘力度不足,管理层普遍缺乏策划设计、生产技术、财务成本核算、营销管理方面的人才知识储备,合作社管理层中,理事长、管理员、财务人员大部分是两委班子人员,懂管理、会经营、头脑活、思路广的新型人才十分稀缺。
四是“龙头”企业示范作用发挥不足。“龙头”企业普遍存在产品结构单一、效益不高、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等突出问题,对整个产业的带动能力弱。 “公司+合作社+牧户”的合作模式尚未完全衔接到位,州、县专业部门指导不够,乡村领导关注、帮助、协调解决问题不及时,政策支持尚未形成最大合力。
三、下一步的对策
一是继续加大投资,加强规模化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牦牛产业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合作社向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集约化发展,改变合作社基础设施差,畜圈严重缺乏,配套设施不全面等问题,扩大健全奶源基地建设。
二是打造精品,发展高端产品,解决产品单一化和低端化的问题。着眼于发挥州内有机、绿色畜牧资源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运行模式,打造加工和开发有机乳产品,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牌和企业。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加强乳制品发展关键技术的引进、研究和示范推广,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通过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技术人才引进等方式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大企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协调鼓励现有合作社、农畜企业、新型电商之间联合或合作,打造特色区域品牌名片,有效激发农牧业和农牧区发展活力。
三是加快培养州本级的龙头企业,不断转变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龙头企业+合作社+牧户”运行模式。进一步引导和支持州内雪域珍宝、格桑花、玛尔洛等乳制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完善和规范鼓励涉农企业通过开展订单收购等形式大力收购乳原料,规范合同内容和签订程序,促使企业与合作社、牧户通过订单生产、合同养殖、统一销售等方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共赢经济共同体,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促进乳产业组织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责任发布:石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