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习习,一片片饲草地宛如“绿色地毯”,镶嵌在“海藏咽喉”湟源谷地。近年来,湟源县立足县情、民情和地域优势,顺势而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践行绿色新发展理念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饲草产业,有序构建“粮草兼顾、种养结合、农牧互补、循环发展”的新型农牧业经营模式。该县充分利用贫瘠地、撂荒地和低产田等土地资源,围绕饲草种、收、贮等关键环节,科学应用禾豆混播,全程机械化作业、测土配方施肥、疫病绿色防控、田间精细化管理等技术措施,建成饲草生产基地10.3万亩,其中禾豆混播基地2.33万亩。培育饲草生产经营主体127家,带动650户农户增收,饲草产业逐渐成为本县的主导产业之一。
湟源众丰饲草料产业化联合社是由11家合作社整合资源优势“抱团”成立的经营服务主体,开展集饲草种植、机械服务、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服务活动,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社会化服务能力。今年该社承担实施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燕麦与豌豆混合青贮研究和2021年饲草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构建起了“两地一站一体”模式,成功建植燕麦、小黑麦、饲用玉米等品种的饲草生产基地1.5万亩,探索出了“黑饲1号+草原224豌豆”“高原197+青建1号豌豆”“铁研53号+青海13号蚕豆”等适宜当地种植的最佳禾豆混播配方及农艺措施。禾豆混播能有效保持与改善土壤结构,较单播饲草蛋白含量提高3%,深受养殖户的欢迎,形象的称作“夹肉干拌”。
今年饲草基地主推和试种的15个饲草品种虽然在生育后期遭受雹灾和旱灾,但经科研和推广单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后,整体长势良好,尤其是高原197燕麦(无芒燕麦)和饲用玉米株高达2.2-2.3米,均达到了丰产标准。目前已收到海北祁连、海晏、刚察和海南共和、同德及玉树州等县养殖户的订单,且预订价明显高于往年价格。
饲草基地的建设,有效支撑了县域及省内高原特色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巩固了“高原绿色有机品牌农畜产品加工强县”的建设成果,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责任发布:杨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