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大通县农业农村局各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工作职能、实际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千方百计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实际效果。
县养殖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依托全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饲草产业)等项目,开展优质饲草品种及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项目涉及10个经营主体和1 个科技示范基地,饲草种植总面积为17554亩。同时全县12家规模养殖场通过建设项目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养殖效益,增加了周边农户就业增收。2021年,全县共落实项目资金1021万元,解决了群众对优质种子和先进技术的需求问题,推进了大通县规模养殖整体水平和产业发展步伐,带动当地农户5300多户增收。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结合2020年高素质农牧民教育培训、2021年度大通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两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实施,组织党员、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养殖畜棚、农户庭院进行高素质农牧民培训跟踪服务工作,对农民学员现场生产活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难题等进行沟通解决。并在此基础上,有针性地采用“点对点、一对一”的服务模式,进村入户,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目前,已完成1321名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培训后,对当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急需的知识、技术进行跟踪服务,共开展普及和宣传工作300人(次)。
县种子站党支部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推动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组织党员深入景阳镇开展建设小麦“三圃田”工作。 近年来,大通县种子站以省级“种子工程”项目为依托常年坚持用“三圃田”对县域麦类作物当家品种和主栽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在小麦、青稞的原良种繁育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我县小麦单产一直处于高产水平,为全县农民的口粮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年,依托省级“种子工程”项目,在景阳镇小寺村建设小麦“三圃田”面积300亩,品种以互助红、通麦2号以及新优良品种青麦7号等为主,大通县农作物“三圃田”建设工作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迈进;同时,开展全县麦类双减标准化试点项目、小麦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等集中培训班6期400人(次),大通县农村经济经营服务站党支部始终将“真情服务为三农”作为业务工作开展的遵旨,2021年共解答农户土地确权遗留问题22次;指导协助各乡镇整理产改档案,共完成285个,档案移交完成率92%;统计核发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317.1万元,涉及种粮农户及新型经营主体65443户;积极开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2021年项目涉及23个村,涉及资金1300万;努力做好新型经营主体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家庭农牧场共计备案403家,合作社共计备案749家,全县各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90788户,带动人数达385182人。2021年申报国家级示范社6家,择优推荐申报省级示范社30家。
县农机推广站党支部以农机推广、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为依托,不断提升大通县农机化水平、真正让农民得到看得见的实惠。2021年全县深松整地项目完成实施面积3.8万亩,投入深松整地机67台,大型拖拉机67台,参与作业的农机、种养殖合作社32家。完成机耕整地面积64.22万亩,机械化播种面积42. 53万亩,机械化植保面积34.18万亩;根据今年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县农机推广站早计划、早部署,深入农户通过口头宣传、户外LED屏、发放宣传彩页等方式,做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共发放宣传深松整地、农机购置补贴资料4000余份。
大通县气象局党支部不断提升全县气象预报预警水平,通过在全县20个乡镇建设气象为农服务信息站,进一步加大通县气象预测覆盖面、精准度。积极建设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网,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开展镇村气象服务,有力促进了气象服务工作向镇、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的延伸。同时,积极开展党员“进村入户”活动,主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培训讲座等形式,为农村、合作社、种养大户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防雷安全等知识,不断提升大通县气象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责任发布:叶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