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至8月中旬,全市在7月7-9日、7月11-13日、7月16-19日、7月29-8月2日,8月13-17日出现5次大部地区气温超过30℃的高温晴热天气,期间循化、民和、乐都及化隆南部部分乡镇日最高气温在30-38℃。各县区30℃以上高温日数分别为:循化24天、民和24天、乐都18天,较历年同期偏多10-14天。循化、民和、乐都部分乡镇出现了旱象,对已进入灌浆期的全膜玉米和块茎生长期的马铃薯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一、旱灾受灾的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民和、乐都、循化43个乡镇443个村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灾,受灾农户5.68户,人口10.15万人。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 43.8万亩,成灾面积9.85万亩,其中小麦受灾面积5.48万亩,成灾面积0.28万亩:豆类受灾面积1.81万亩,成灾面积0.51万亩;油菜受灾面积5.62万亩,成灾面积0.46万亩;玉米受灾面积10万亩,成灾面积6.2万亩:青稞受灾面积1.23万亩,成灾面积0.23万亩;马铃薯受灾面积19.7万亩,成灾面积2.17万亩。初步统计。此次高温干旱给农作物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7429.26万元。
二、救灾措施
(一)及早安排部署,及时掌握旱情。根据气象部门的气象分析预报结果,海东市就抗旱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6月2日,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东农发〔2021〕245号),各县区加强灾害预警,完善防灾减灾措施。加强与气象、水利、民政等部门沟通会商,分析研判重大天气变化,准备充分救灾物资,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减少农业损失。
(二)开展督导检查,指导抗灾救灾。成立了市农业抗灾救灾督导组,由局领导带队,分赴民和、乐都、循化开展抗旱减灾督导,一方面做好全市旱情的调查摸底,另一方面对全市的抗旱救灾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全力协助当地做好恢复农业生产工作。
(三)开展生产自救,降低农业损失。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抽调干部60余人组成抗旱服务队深入村、农户、田头地头,指导、帮扶农民进行抗旱,解决抗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联系保险公司及时勘察灾情现场,对接保险公司启动农业保险勘察理赔。组织农技干部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及时把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科学节水抗旱等技术传播给农民,想方设法弥补旱灾损失。
(四)全面核查灾情,准确统计上报。灾情发生后,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灾情的调度和统计工作,坚持“边处置边报告、边核实边报告”的原则,每天向县区调度旱情和抗旱救灾的进展情况,各县区在第一时间对辖区内灾情进行全面核查,确保灾情统计、报告工作及时准确。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由于受旱灾的影响,加之汛期可能发生的洪涝、冰雹等灾害,农作物收获之前,受灾群众生活安排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依然存在。对此,我们还将要毫不松懈地一如既往地抓好抗灾救灾工作。一是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一手抓抗旱保秋,一手防涝防汛,两不误。二是继续采取保农措施,农业物资向农业抗旱倾斜。三是继续加大抗旱投入力度。根据旱情持续情况,进一步加大应急抗旱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建议上级进一步加大抗旱资金拨付力度,缓解地方财政支付压力。确保抗灾救灾工作取得实效。(责任发布:叶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