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省农牧业区划遥感中心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强化举措巩固农牧业遥感监测技术优势,用工作实效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开启我省农牧业区划遥感新局面。
在农牧业生产预警工作上获得新成效。中心自2020年起与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进行技术合作,首次将气象卫星和农业卫星数据实现了有效融合共享,开展了农牧业遥感监测气象信息发布工作。围绕全省农业种植、畜牧业、冷水鱼养殖等重点工作,提供未来7天最低、最高、平均气温、降温幅度、降水分布、风速等预报信息,牧草生长、干旱、土壤墒情等遥感监测和灾害预测信息,依据监测数据分析天气、积雪、洪涝、干旱、暴风因素等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提出生产建议,提供周监测预报信息。为农田建设处、种业管理处提供了农田作物受损情况,为畜牧业处提供了草场牧草返青情况。今年7月底,在农牧业气象周预报信息服务常态化应用的基础上,中心积极协调“互联网+”高原智慧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基础数据,将全省615家养殖专业合作社GPS精确点位与七月草地产草量遥感监测空间分布数据叠加,在两市六州开展基于精确位置的监测和预警服务。按照50公斤/亩以下、50-100公斤/亩、100-200公斤/亩、200-300公斤/亩、300-400公斤/亩、400-500公斤/亩、500-600公斤/亩、600公斤/亩以上八个标准等级对养殖专业合作社周边牧草产量进行统计,并对7月份全省产草量与上年同期、近十年同期对比分析,为厅畜牧业处、省饲草料技术推广站、各市(州)农牧部门提供《青海省7月份草地产草量遥感监测信息专报》1期。
在开展省科技成果登记工作上实现新突破。中心在近几年项目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提炼全省主要农作物耕地面积遥感影像获取与青稞原(良)种田、全省规模化设施农业建筑面积遥感监测数据与成果,向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登记申报了3项科技成果。8月下旬,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组织省生态环境厅信息中心、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省地理信息和自然资源调查中心、省气象科研所、青海种子管理站、青海地理信息中心等7家单位权威专家召开了《青海省规模化设施农业建筑面积遥感监测》《青海省青稞原(良)种田种植面积遥感监测》《青稞原(良)种作物长势与估产遥感监测》科技成果评价会。中心完成的三个项目在科技成果评价中分别达到2项国内先进、1项省内先进水平,三个科技成果填补了我省农牧业遥感技术应用空白,全面提升了中心技术力量,为今后科技创新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
在开展地方标准申报工作上取得新进展。中心连续五年对全省规模化设施农业建筑面积进行了遥感监测,掌握了地面调查、遥感影像处理分析等关键技术,获得了大量的遥感本底数据,在梳理总结遥感监测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青海省规模化设施农业面积遥感监测规范》地方标准的申报工作。8月下旬,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2021年青海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中心起草编制的《青海省规模化设施农业面积遥感监测规范》获2021年青海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批准。《青海省规模化设施农业面积遥感监测规范》的制定为高海拔地区设施农业监测管理提供了技术示范,对提高遥感技术在青海省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责任发布:杨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