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省饲草料技术推广站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于9月6日至9月7日,赴果洛州玛多县对饲草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服务工作。
玛多县是青海省青南地区海拔最高、气候条件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近几年,青海省虽然加大草原生态环境修复,但玛多县受严酷自然条件制约,生态环境依然脆弱,草地演替、灾情频发以及野生动物争食等多重因素叠加,造成玛多县草地畜牧业发展困难重重。大力发展饲草业,加大舍饲、半舍饲力度,切实减轻天然草场压力,是解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畜牧业、改善牧民群众生活、稳固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上海市对口帮扶和各方积极筹措资金、整合发力,玛多县农牧和科技局积极探索在高海拔地区集中连片种植燕麦饲草,以期破解当地畜牧业发展举步维艰的现状。截至目前,在黄河乡白玛纳村和花石峡镇热谢村各种植连片燕麦1500亩,共计3000亩。
通过实地观测,花石峡镇热谢村种植的1500亩,由县农牧和科技局进行帮扶指导,热谢合作社自筹46万,从2017年开始试种,机械设备和基础设施较为齐全,且具有灌溉条件。据了解,往年青干草平均每亩收获400公斤,青干草全部用于合作社养殖使用。但由于今年早期受涝灾影响,燕麦平均高度仅25厘米。
黄河乡白玛纳村燕麦种植地由于受玛多地震交通受阻影响,播种时已到6月底,当时为了提高出苗率,每亩播种加燕一号燕麦种子23.5公斤,目前长势均匀,平均株高70厘米。根据介绍,去年青干草平均每亩收获350公斤,当时燕麦收购价1600-1800元/吨。今年如果没有特殊极端气候,产量将好于去年平均水平。
通过调查,省饲草料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和玛多县饲草种植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建议采取测土配方施肥、选育适宜品种组合、加强饲草地田间管理措施、提高饲草料种植户技能水平等方法,大力开展饲草科学种植,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为当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责任发布:杨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