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西州坚决贯彻党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压紧压实“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着力提升产品生产、市场流通、质量监管、调控保障等能力,“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保障了重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
坚持强组织聚合力。压实两级“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把“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纳入党政领导考核范畴,明确两级“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责任体系。制定《海西州“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考核办法》《海西州“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考核实施细则》,对全州七个地区开展2020年“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考核,全方位评价生产、流通、质量、调控等内容,格尔木市、德令哈市、都兰县、乌兰县被确定为“优秀”等次,天峻县、茫崖市、大柴旦行委被确定为“良好”等次。
坚持强基础促生产。高度重视农畜产品生产能力建设,州市(县)两级多渠道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强设施果蔬、露天蔬菜、牛羊养殖、生猪生产等方面给予扶持补助。2019-2020年争取总投资8555万元建设果蔬种植基地3个、肉禽蛋奶基地13个,全州日光节能温室12116栋,规模化果蔬种植基地9个,蔬菜自给率达60%以上。格尔木万头猪场建成投运,有力支撑了全州生猪恢复生产。全州通过符合性审查的规模养殖场68家,2020年末存栏牛羊292.33万头只、生猪3.5万头、禽类12.81万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3.78万吨、0.16万吨、0.79万吨,较2018年末分别增长15.24%、256%和10.3%。
坚持强渠道畅流通。多措并举加强农畜产品供应、流通渠道建设,畅通“大动脉”、疏通“毛细血管”。近两年海西州扶持2个农贸市场、商超升级改建,全州现有农贸市场、专业农畜市场达16处、综合超市24家,市场基础设施健全、整体布局合理,基本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要。搭建州内上下游企业“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协助供应”的产销对接平台,支持“菜篮子”生产基地与企业、学校、食堂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的“绿色通道”,规避滞销卖难风险。提升零售网点密度,全州建成流动便民平价菜点、社区商店和农贸市场摊位等零售网点1878个,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坚持强监管保安全。全面保障“菜篮子”产品源头安全和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持续实施统防统治、配方施肥、健康养殖,今年首次把蔬菜纳入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项目实施范畴,有力保障了蔬菜品质。全州认证有机产品35家、绿色食品企业47家,创建有机牦牛、藏羊繁育基地236万亩,9个特色农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证书。全面推进食品合格证制度,统一印制食用农产品合格证5.36万份,附带食品合格证农产品1.38万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行动,完成产地检疫75.63万头只、屠宰检疫41.26万头只,检查畜禽养殖场193家(次)、屠宰场82家(次)、超市(摊点)809处(次),未发生质量事故。
坚持强调控稳供给。建立“菜篮子”重要商品市场保障和储备制度,完善“菜篮子”市场供应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重要时点“菜篮子”产品储备调运、价格调控、货源组织和市场供应,州市(县)两级储备猪肉765.5吨、牛肉520吨、羊肉827吨、耐储蔬菜845吨、副食品1.46万件,保障了“菜篮子”主要产品均衡供给和价格稳定。建成海西州产品价格监测信息平台、“海西农牧”公众号、“牛杞来”特色农牧业经济信息管理平台,定期发布“菜篮子”产品价格动态,对政府平价商店农副产品实行远程定价管理,发挥平价商店稳价惠民作用。全面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收费减免政策,对鲜活农畜产品免除过路过桥费。(责任发布:叶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