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的农田一派生机,翠绿的玉米叶在风中摇曳……眼前绿意盎然的景色让人很难想到,今年开春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丛生的撂荒地。眼下,行走在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的村头巷尾,处处都可以看到撂荒地整治带来的变化。
今年年初,查汗都斯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在大庄、乙么亥、红庄村进进出出,时而与村民交谈,时而与村“两委”协商,时而站在杂草丛生的撂荒地中间凝神思考。“撂荒地面积大,又在公路沿线,整治起来难度大,不整治又不行。”查汗都斯乡副乡长马旭洋说,今年,查汗都斯乡党委政府立足于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思路,致力于农民增收,全力以赴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让撂荒地逐渐变回“致富田”,为农民致富增收扩渠道,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说干就干。今年四月,查汗都斯乡号召当地村民、党员干部、合作社投入到撂荒地整治工作中。为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破解土地撂荒这一“老大难”问题,查汗都斯乡乡党委政府采取分类整治、因地施策的措施,通过召开现场办公会,逐一分析撂荒原因,制定任务清单,建立清零台账,为分类整治打牢基础。同时,集中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撂荒地复耕工作推进到哪里,政策宣传就跟进到哪里,充分调动群众自主复耕的积极性,盘活弃耕土地,实现荒地变良田。对无力耕种或者不愿耕种的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签订《土地复耕备种承诺书》,采取代耕代种、集中流转等形式进行复耕,以“农户+村集体+合作社”的模式解决撂荒问题。
“我以前要从外面买饲料,今年流转了750亩撂荒地后,我的1200只羊冬天的饲料应该不用愁了,省下了不少钱,还带动了村民增收。”循化同源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亥力录说,在没有流转查汗都斯乡的撂荒地之前,他每年要从外地购买700到800吨的青贮饲料,一吨的价格在500元左右。从今年开始,他再也不用购买青贮饲料了。“我们今年4月开始复垦,5月开始种植,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片地上全部种上了玉米。”马亥力录说,复耕前期,县乡村三级政府部门做了大量量地、询问复垦意愿的工作,才让他的合作社乘上了撂荒地整治的“东风”,他也得到了好处。
“今年我承包了村里的120余亩撂荒地种了玉米,现如今到了收割的季节,预计今年的亩产能达到1000斤,总收益能达到18万元左右。”大庄村村民马乙四么力激动地说,以前不知道撂荒地还能再次利用,现在利用起来后种了玉米,收成还挺好,家门口也变绿了。“撂荒地整治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举措。”马乙四么力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查汗都斯乡全力推进整治1835亩撂荒地实现华丽“转身”,昔日的撂荒地真正变成了今日的致富田,撂荒地实现了从黄色到绿色到金色的转变,这些“颜色”的转变不仅仅意味着完成了耕地保护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粮袋子”沉了起来。(责任发布:石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