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9日,大通县保护性耕作现场实训和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演示会在景阳镇小寺村成功举办。共有来自省、市、县(区)农机主管部门和推广机构的领导、技术人员,农机生产、经销企业及县农机专业合作社、马铃薯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等120人参加。
田间实训共展示、演示17种机具,包括保护性耕作机具和马铃薯种植、收获机具,涵盖马铃薯耕整地、种植、收获、捡拾分级装袋各个环节。
省农牧机械推广总站何彦武站长参加现场实训,他指出: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干旱缺水,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研究适合青海省农业生产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实施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改革耕作制度势在必行,也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机”战略的具体体现。
何站长对全面落实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各项任务提出具体要求:一要大力推广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充分利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农机化扶持措施,加强政策、项目与推广工作的结合,实施项目带动,进一步加强重点农机化技术的示范推广。二要积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完善农机农艺融合机制,加快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加强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开展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探索全程机械化的合理生产模式,形成标准化作业农艺技术和操作规程;加强产、学、研、推的结合,组织联合攻关,突破农机化装备关键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水平。三要高度重视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四要进一步落实完善扶持农机化发展政策。切实推动落实国发〔2018〕42号和省政〔2019〕32号文件规定的各项扶持政策,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要强化“秋季”机械化技术推广,组织科技推广人员深入一线,加强指导。
大通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执法大队队长刘元全在致辞中说,近年来,大通县农机化工作,通过项目支持、积极探索科技推广新路径、大胆引进新技术新机具、开展新机具新课题研究开发等措施,在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