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七塔尔村,王得仁是一位名人。2020年,年近花甲的他,在自家的小院里办起了一座红色文化珍藏馆,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参观,王得仁的家成为了红色文化传播地。
王得仁的家是一座河湟地区常见的方形庄廓院。推开深绿色的大门,一块匾额映入眼帘,匾额上写着“互助土族农民红色文化珍藏馆”几个大字。
王得仁说:“家里房子的面积大概有800平方米,其中七百多平方米被用来做展厅。展厅里的红色文化藏品有万余件,是我三十多年来的收藏。”
王得仁珍藏的一套中国工农红军军装
藏品中的红色记忆
在互助土族农民红色文化珍藏馆,王得仁既是馆长,又是讲解员和管理员。“珍藏馆免费为大家开放,有时一天会接待两三个单位的人参观。”王得仁说。珍藏馆里的每件藏品都是王得仁的心血,对于藏品以及藏品背后的故事,王得仁了如指掌。
走进互助土族农民红色文化珍藏馆,仿佛走进了红色文化的海洋,每一件藏品都有着时代的烙印,见证着革命的历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套珍贵的《新青年》杂志,它也是王得仁最喜欢的藏品之一。
“《新青年》是二十世纪20年代非常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思想启蒙杂志,也是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刊物。我国早期的很多革命领袖都曾受到过《新青年》的影响。”王得仁说。
几卷《新青年》来之不易。王得仁第一次在别人手上看到《新青年》杂志时就想收藏它。当时对方的要价比较高,王得仁几经思量,最终收藏了它。
珍藏馆藏品的种类很多,有《共产党宣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决议》《毛主席诗词》《青海党史资料通讯》等发行于各个时期的书籍和资料;有大大小小几百枚像章和功勋章;有印着革命标语的搪瓷制品;有一些老式的电报机、唱片机、电话机等;还有各个时期的军装……置身珍藏馆,仿佛置身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耗尽心血弘扬红色文化
多年来,为了收集更多更好的红色藏品,王得仁踏遍千山万水、往返村野人家,四处寻找红色藏品,付出了很多。
得仁说:“我小时候就听长辈讲,新中国成立以前他们的日子过得非常苦。那时候大家不仅吃不饱肚子,还要受压迫。全家人只有一条裤子穿,谁出门谁穿。如今,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功劳。”
刚开始,王得仁收藏红色文物更多的缘于个人爱好,随着藏品越来越多,了解的红色文化越来越多,王得仁渐渐地将收藏红色文物发展成为了一项事业。
“如今各项惠民政策的推行,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对党和国家我充满着感恩之情。”王得仁说。
因为感念党恩,多年来,王得仁决心将传播红色历史作为己任。王得仁曾当过多年老师,后来又从事建筑工作,每到一个地方,闲暇之余他都喜欢到当地的文物市场淘宝。
“红色文物承载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可惜的是很多文物流散各地,很多人甚至没有认识到这些文物的重要性。我尽力将这些红色文物收集起来,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以达到传承红色文化的意义。”王得仁说。
多年来,王得仁为收藏红色文化藏品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好在家人都很支持他的这项事业。“我挣来的钱,大部分都花费在了藏品上。前些年,家里盖了新房,专门用来展览藏品,家人居住的地方被挤到了一个角落里。妻子和两个女儿从来没有抱怨过。”王得仁说。
七百多平方米的展厅,每两三天就要打扫一次,几乎都是王得仁妻子的工作。为了支持父亲的事业,王得仁的两个女儿休息时也会帮忙打扫卫生、布置展览,这让王得仁倍感欣慰。
藏品展现青海精神
互助土族农民红色文化珍藏馆里有一件特殊的藏品。它是一块“铁疙瘩”,上面有许多数字,还有几个摇手。王得仁说,它是一台精密的计算机,很有可能是原国营221厂专家使用过的。
聊起这台精密计算机的收藏过程,王得仁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我做过多年的建筑工作,走遍了青海各地。早些年,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工作时,我就知道那里是中国核工业崛起的地方。我也听说了很多关于原国营221厂的科学家和广大职工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事迹。”王得仁说。
2012年,一部全景式展现我国“两弹一星”设计研制和试验成功全过程的电视剧《国家命运》在央视播出,王得仁看完了电视剧,再次被剧中展现的“两弹一星”精神所感动。当时,他就特别想收藏一件能展现“两弹一星”精神的藏品,可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有一天,有人抱着一台机器找到了王得仁。“我仔细一看,这台机器居然和海北原子城纪念馆展出的专家使用的计算机一模一样。”王得仁说。遇到这件藏品王得仁非常高兴,可惜因为价格没谈拢,对方拿着计算机走了。此后的几天,王得仁辗转反侧、思虑再三后,他还是担心与这台计算机失之交臂,于是他又和对方接洽了三四次,终于将计算机带回了家,陈列在了珍藏馆。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这台计算机背后的故事,王得仁还悉心在计算机上面摆放了一张原子弹爆破时的照片。王得仁会向每一个来珍藏馆参观的人介绍他所了解的有关原国营221厂的往事,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科技工作者、工人、军人、干部等谱写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红色精神永流传
2020年9月,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互助土族农民红色文化珍藏馆开馆了,很快吸引了十里八乡的群众和党员干部前来参观。珍藏馆成了互助县一处新的党史教育基地。
“珍藏馆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收藏和展览红色文物是为了让后人牢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付出,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将之转化为不断前行的力量。”王得仁说。
在珍藏馆门口,王得仁放了签名册和留言簿。留言簿上,很多来参观的人都留下了自己的感悟:“向革命前辈致敬!”“学习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
如今,王得仁每天闲暇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整理珍藏馆的红色藏品,他也没有停止收集更多红色文物的脚步。“让这些红色文物从历史深处走进我们的生活,活在我们心中,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是我毕生的追求。”王得仁说。(责任发布:马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