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感动,因真情协作而更加深刻!有一种信念,因同心合力、攻坚拔寨而更加坚定!
五年来,南京市雨花台区与西宁市大通县携手并肩作战,实实在在为大通县跨越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
自2016年结成协作帮扶关系以来,南京市雨花台区与大通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和省市东西部协作工作部署要求,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统揽全局,感恩奋进、拼搏赶超,聚焦两地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等方面,强弱项、促巩固,稳步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为奋力打造“三县两新一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位推动,合力唱响振兴之歌
“自从有了南京市雨花台区的对口帮扶,村上的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了,来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赚钱的路子也多出许多,现在我家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多番,明年我还打算继续用心做好农家乐吸引更多的人,再将合作社的种植养殖规模扩大些。”说起未来的打算,大通县东至沟村脱贫户赵文科便滔滔不绝,目光坚定而又充满信心。
雨花台区与大通县,一个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区域,一个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服务基地,虽然相隔千里却心手相牵,践守了一个“山海同心、协力振兴”的山盟海誓。
自2016年结成帮扶协作关系以来,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深入推进各层面广泛开展对口协作,聚焦脱贫攻坚开创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
在组织保障方面,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东西部扶贫协作,大通县级领导先后10批次带队到雨花台区交流学习,雨花台区各级领导先后20批次率团来大通县考察指导,召开两地主要领导联席会议8次。100多位雨花台区企业负责人来到大通县交流考察,捐资捐物、助医助学。
在产业合作方面,始终把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期间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出发点,落实帮扶扶贫协作资金1.13亿元,实施项目27项。
在人才交流方面,雨花台区先后帮助大通县培训教师、医生等各类专技人才529人,派遣55名教师、医生、农艺师到大通县开展“三支”工作。
在劳务协作方面,两地人社等部门积极对接,建立人力资源交流协作、劳务培训合作机制,精准对接企业用工信息,持续引导南京企业吸纳大通劳动力就业,累计组织164名建档立卡劳动力在南京实现转移就业,帮助1315名建档立卡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在结对帮扶方面,除统筹安排的1.13亿元扶贫协作资金外,雨花台区各界还支持协作经费(物资)累计2364.96万元,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医院积极开展结对协作、携手奔小康行动。
握稳接力棒,让“三乡工程”开花结果
跟随“市民下乡”旅游团队,市民小郭来到了大通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花海。气候渐渐转凉,但边麻沟花海景区的热度丝毫不减,停车场无一虚位,售票口排起了长队,游人络绎不绝,景区热闹非凡。
“2021年,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大战略中,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借力东西部协作及其他资源,积极引导市民下乡,充分激发乡村消费市场活力;鼓励能人回乡创业就业,促进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要素流入乡村,丰富乡村新业态;大力支持企业投资兴乡,不断为乡村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大通县相关负责人说。
【引导市民下乡,促进城乡对接】
立足大通资源禀赋,迎合市民下乡消费和投资需求,做好餐饮、住宿、民宿等服务型产业支撑。积极引导市民下乡住农宅、品农家饭、体验农耕文化、融入民俗风情、欣赏田园风光、采购乡村名优土特产。在一产上积极融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乘东西协作之风,叫响大通农畜品牌,在二产上加快做好农副产品精细加工业的基础上,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在三产上打造好文旅配套服务的延伸产业。有效利用东西部协作等帮扶平台,拓宽农特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吸引有投资需求的企业到农村创业发展,创建新经济新业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鼓励能人回乡,反哺家乡建设】
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制定出台返乡人员创业就业激励政策措施,对符合要求的“三乡工程”人才给予政策支持和保障。借鉴东部先进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建立县级“三乡工程”乡情驿站信息平台,使外地返乡人才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创业政策,了解招引项目最新情况。把乡村产业招商作为能人回乡的“一号工程”,借助东部资源优势,将更多民营企业资源和浙商、徽商等各类商会力量汇聚到乡村产业发展中。借用外部先进经验,着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全县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通段)文旅产业、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提升等民生工程上来,持续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支持企业兴乡,增加创富资本】
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为突破口,有序推进中国(南京)软件谷企业和大通县村(社区)开展扶智结对,积极为有投资需求企业提供信息对接资源,制定落实中小微企业发展普惠政策,以村企结对、村企共建双向收益模式,帮扶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扶持“互联网+、民俗+”等小微企业发展。把村级合作社负责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乡村作为扶智培养重点,着力加强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落实教育、就业等政策保障,针对性开展教学、就业指导,培养输送企业储备人才资源,不断为企业兴乡人才提供技术和路径方向。
携手未来,共同打造协作升级版
跨越千里,雨花台区与大通县的山海情缘正在持续加深,协作成果日益丰硕。
大通县窎沟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逊让乡尕漏村乡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农村公路附属工程改造……随着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东西部协作故事仍在续写。
抢抓“一带一路”“兰西城市群”“大西宁”建设等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借助青甘旅游大环线,从外部导入旅游资源,促进外来人口实现就地消费,带动导游、房车租赁、农副产品销售等一批新产业,全面推动一二三产和文旅产业发展;立足县域实际,结合“一心三轴五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以打造东峡片区生态康养旅游、城关片区乡村旅游集贸、景阳片区休闲观光农业、塔尔片区设施农业科技及斜沟片区生态旅游度假五条“示范带”为工作轴线,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升农副产品加工业,力促把产品转化为品牌;加快推进文旅建设步伐,探索开发察汗河等县内旅游自然景观,通过东西部协作,吸引外地资源,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动力。
未来,两地将继续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新起点,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协作工作,共同打造东西部协作升级版。(责任发布:石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