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雄先藏族乡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与各项工作相结合,凝心聚力谋发展,求真务实提质效,践行初心使命。全乡党员干部带头冲锋,把赢得群众掌声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见速度、抓温度、提精度,着力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受到群众称赞。
据了解,雄先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为民办实事,发挥支部堡垒作用,通过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践诺、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方式,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立志在群众“急事”上见速度,全乡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迅速出动,先后解决了正尕、东由等村4起邻里纠纷;为62户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救助金17万元,并将75户困难家庭及时纳入低收入家庭;联合县交通局解决乡主干道支扎路段电线杆路中“站桩”问题;及时发放2021年耕地地力保护补助金224.35万元。
同时,乡党委在群众“困难”上抓温度,乡党委政府始终在解决群众“愁事”上下功夫,集中解决一些关乎民生的群众烦心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心中,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推向深入,赢得了群众的好评。组织乡村两级党员干部为雄先村因家中发生火灾的农户李增奎捐款3740元;积极联系企业、社会爱心人士、宗教人士,发动党员干部为全乡88名困难大学生筹集善款26万余元;联系化隆县伯尔曼大厦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救助全乡留守儿童、孤寡老人70人;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等79人。
此外,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大计,增加群众收入,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找准定位,利用巴麻堂村旅游资源丰富优势,积极联系对接帮扶单位,对该村乡村振兴岗山片区旅游项目协调帮扶资金500万元;精准发力,通过举办雄先乡特色农产品推介会,对全乡内的花椒、雄先胡麻油、藏式馍馍等22种特色农产品进行了推介,促进农户增收,在群众“致富”上提精度。截至目前,雄先乡坚持问题导向,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切入点和落脚点,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共办理实事697件,吹响“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推动雄先高质量发展”的号角。(责任发布:石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