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和晴好天气的到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村民奔赴田间,抢收“滞留”在地里的土豆。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田野里,一个个圆滚滚的土豆从自动起收机里蹦了出来。村民们一边感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一边紧密配合,按照土豆的大小和品质,采收、分拣、打包、装车,干得热火朝天。今年,丹麻镇土豆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平均亩产约2吨,预计总产值约3000余万元。
土豆不仅富含维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群维生素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还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优质淀粉等营养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金蛋蛋”。而丹麻镇种植的“青薯9号”和“一点红”更是土豆种类中产量高、品质优、食味好、淀粉含量高、抗病性强的优质品种,具有增产增收的优势,平均亩产能够达2吨,为当地群众增收带来了新“薯”光。
为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不断提高农业效益,让群众富起来,让农业旺起来,松德村村民赵国磊响应号召成立了存礼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我们合作社2021年种植土豆500亩,总收入11.25万元,通过‘合作社+农户+企业’的模式,带动25户脱贫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户均收入增加2000余元。”赵国磊说。不仅如此,他还与青海威思顿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互助分公司进行合作,帮助周边农户销售土豆2600吨,让丹麻镇的土豆远销至省外多地。“看着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日子过得日渐红火,我很是高兴。”赵国磊说。
像存礼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这样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合作社在丹麻镇还有很多,他们正在用看得见的行动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近年来,丹麻镇立足镇域实际,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攻方向,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着力发展现代农业,致力于增强合作社致富带富能力,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群众收入,为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丹麻镇副镇长李彪表示,下一步,丹麻镇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逐步完善各项农业设施设备,抓重点、提质量、增动能、强基础,共同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责任发布:石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