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大通县目标考核组施伟一行对农业农村局2021年度党建、意识形态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考核组采取听汇报、查资料、核数据、实地查看、个别谈话等方式逐项进行。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生福对2021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大通县农业农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农业绿色发展,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兴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不断开创大通县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81.2元,同比增长9%;预计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3.32亿元,同比增长5%;全年争取专项资金20476.5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30021万元的68.21%;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3176.69万元,完成目标任务3000万元的105.89%。各项经济及职能指标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021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县农业农村局党组结合实际,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的重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发展。一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 “第一责任人”制度,选优配强工作力量,不断强化组织保障,班子成员严格履职尽责,在持续帮扶中认领微心愿15条,帮扶物资折合资金3590元,投入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建设资金达2480万元。通过先行示范、总结经验、树立典型,积极探索新思路、发展新模式。二是切实抓好粮油生产,全面保障粮食安全,继续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全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71.96万亩,预计全县粮食较去年增加15.67%;油料较去年增加7.1%,蔬菜较去年增加0.03%。三是夯实“菜篮子”生产基础,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稳抓菜、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大种子生产和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累计供应各类农作物良种296.7万公斤,建立各类良种繁育基地4万亩。提升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和农业劳动力综合素质,全县投入各类农业机械7.164万台,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6.53%。努力推进大通县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项目。四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坚持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切实抓好防止耕地“非粮化”。2021年大通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1.43万亩,总投资2147万元,目前各标段均已开工建设并完成总工程量的70%,改善灌溉面积1.7万亩,已完成项目工程总量的75%。五是全面实施“三乡工程”,加快推进产业振兴。依托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推动实施名品名企名家新型主体数量达到1196家,组织申报省级示范社30家。通过召开“三乡工程”恳谈会,19个乡镇26家企业就乡村旅游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签订了“三乡工程”意向性协议、签约金额8.3亿元;服务“三农”招商会签约金额达2.06亿元。六是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比实施前(2018年)减少40%和30%以上。全年回收残膜498.4吨,残膜回收率达90%。全年粪污综合回收和资源化利用达98%。预计今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农村厕所革命目标任务4000座,改建完成户厕4040座。在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中,集中整治活动10865次、出动人员63063人(次)。七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破零复壮”工程,制定印发了《大通县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指导意见》,为全县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提供依据。通过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预计全县28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累计达到4146.26万元,村均收入将达到5万元以上。八是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实现强农惠农。共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达5159.715万元。农业保险工作中理赔农户3.59万户次,发放农牧业生产救灾资金60万元。全力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90万元,正在按程序依法依规发放中。对12家规模养殖场进行改造提升,确保养殖场提升改造和生猪产能恢复。实施农牧民草原生态平衡奖励补助资金625万元。发放露地蔬菜补贴资金140万元,已发放露地蔬菜补贴资金129.56万元,预计年底全部发放完成。(责任发布:叶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