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市是农牧业城市,生态环境资源丰富,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生态农牧业,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是推动特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示范省建设,努力把格尔木市打造成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引领地区绿色有机农牧业发展。
一是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优两高”战略部署,2020年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3.5万亩。参与试点企业11家,专业合作社3个,种植农户680户,建成有机枸杞示范基地2个,绿色防控统防统治面积21546亩,绿色防控融合示范面积1万亩、应急防控面积0.47万亩。发放商品有机肥5250吨,自筹有机肥3.44万方,减少化肥使用量3400吨、农药使用量6800公斤,枸杞产业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价格较往年上升明显上长,销售形势历年最好。2021年,继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2021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总投资1545.25万元,实施面积3.5万亩其中枸杞3.12万亩,粮食作物0.38万亩(藜麦1834亩,青稞1569亩,小麦397亩,粮食作物以最终协议为准)。二是加强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突出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方向,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优势企业和产业协会为依托,深入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计划。累计建成枸杞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万亩,出口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绿色枸杞认证0.9万亩,德国BCS有机枸杞认证1.5万亩,国内国外有机双认证0.3万亩,培育青海省著名商标企业2家,格尔木源鑫堂生物科技公司“源鑫堂”枸杞和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的“呀啦嗦”枸杞产品获得“青海省著名商标”,率先建成全省第一个农产品(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虹鳟鱼”等22个产品通过农业部绿色,“格尔木蒙古羊”等三个产品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认定。认证登记“二品一标”特色绿色食品基地9个。2020年,枸杞种植面积达到10.1万亩,总产达到1.7万吨,产值近6亿元,其中出口4054.7万元、增长20%。三是健全追溯体系加强质量安全日常监管。进一步健全市、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建设工作,落实乡镇一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人员、设备,增强基层检测监管能力。建立13个重点农业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全面督促企业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程、质量控制措施组织管理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严格落实《农药经营许可征》管理制度,审核发证企业16家,规范农药市场经营,强化农业投入品源头管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工作,开展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兽药饲料、渔业、屠宰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大抽检频率,认真开展定性定量抽样监测,抽样送检农产品样品174批次,抽检全部合格。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全市种植业产品检测合格率多年稳定在98%以上,畜禽产品、水产品检测合格率100%。四是实施格尔木市特色生物+扶贫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一期)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626.24亩,总建筑面积31264.18㎡,主要建设交易管理中心1栋、自由港1栋、标准厂房4栋、仓库1栋、冷库1栋、水泵房及围墙、大门等室外工程,批复总投资19998.35万元。目前正在实施。五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制定《农药兽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方案》,依据“谁购买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谁生产谁处理”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设置农兽药废弃物回收点31个,购置危险废弃物回收桶79个、垃圾袋500个,张贴回收标识99套,目前共回收包装瓶41204瓶,其中玻璃瓶21871个,塑料瓶18911个,实验室试剂及血样422个,统一回收后集中无害化处置。深入开展规模化畜离养殖场、养殖小区粪污综合治理,积极推进资源化利用,规范村庄畜禽散养行为,减少养殖粪污影响农村周边环境。
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工作以来,格尔木市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产业化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产品仍以初级加工为主,缺少精深加工产品,产业链条短,产品增值难。二是销售网络建设滞后,生产基地远离内陆市场,产品生产成本和运输销售成本较高,销售渠道不宽。三是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市场认可度较弱,没有形成类似“宁夏红”“五常大米”的强力特色农产品品牌。四是目前国内枸杞市场优质不优价,有机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价格相差不大,“龙头企业”抓标准化生产和销售投入较大,收益较少,企业发展存在用地难和融资难的问题。五是主要是防控措施落实存在专业技术部门急,农户配合积极主动不高。
建议一是探索建立绿色农业体系。科学划定农业生产功能区,科学规划农业生产力空间布局,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建立以农业技术创新团队为核心,专家团队为基础的农业技术应用研究体系。坚持市场导向,围绕绿色农畜产品走出去,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引领、新型经营主体支撑的产业联合体,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多种形式规模的经管协调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鼓励休闲观光、旅游体验、生态种养等多种形式的新业态发展,推动农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休闲农业示范基地。三是提升特色农畜产品品牌价值。立足特色农畜产品优势,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区域品牌,针对特色农畜产品差异性和稀缺性,找准品牌定位,落实农畜产品品牌征集、审核推荐、价值评价等制度,因地制宜扶持和打造青海著名商标,鼓励企业做优产品质量,做强产品品牌。四是大力开展产销对接。结合区域公用品牌市场定位和群体,从解决消费者认知、信任和喜爱三个方面对接适合农畜产品的营销渠道,多方位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推动区域品牌和农畜产品走向全国。(责任发布:杨宝华(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