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我女儿现在放学回家有独立的学习空间了。”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岔村村民王生海,望着眼前明亮崭新的小屋笑得合不拢嘴,直说这是今年孩子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共青团海晏县委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为经济困难家庭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8至14岁女童,实施“希望小屋”的儿童关爱项目,建成后的“希望小屋”,让孩子们有了独立学习生活的空间。
“下乡过程中,我们发现农牧区8-14岁的女童,基本没有独立学习生活的空间。”共青团海晏县委书记李锦铭希望能给这些孩子,提供独立的场所,在征求家长、学校、乡镇、教育局等多个部门意见后,大家一致赞成这个想法,共青团海晏县委将这件事列进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
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首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李锦铭和同事们,向共青团海北州委汇报了“希望小屋”的项目,团州委立即拨付10万元山东援建资金,按照一户1万元的标准,为10户家庭建起“希望小屋”。
资金到位后,李锦铭没了后顾之忧,拿着教育局和乡镇筛选出来的名单,一有时间就往29个村里跑,一家一家排查,哪些家庭的孩子是最迫切需要“希望小屋”。
到底什么样的小屋才能被称作是“希望小屋”呢?
“前期我拿着设计好的图纸,到西岔村上五年级的王娟家,给她看图纸,并问她给你建一个这样的小屋好不好时,小朋友满心欢喜捧着图纸连连说好。”这一幕更加坚定了李锦铭办好这件事的决心,孩子们期盼的“希望小屋”,在干部们一次次实际行动中,慢慢初具模样。
“希望小屋”项目九月份陆续开工,目前已全部建成,正在等待验收。小屋是在原有住房的基础上改造,施工项目包括空间隔断、顶面施工、电路布控、墙面粉刷等,施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所用材料必须符合安全、环保、防火等要求。
再一次来到王娟家,“希望小屋”已完工,木色带书架的学习桌、床、椅子和衣柜等家具让小屋充满了温馨,“希望小屋”还包含被子、床褥和床单,王娟奶奶为了表达自己的喜爱,花钱给小孙女的新床扯了条粉红色的大花床单铺上了。“被子和床褥都送过来了吗,王奶奶?”李锦铭问道。
“都送过来了!”王娟奶奶忙掀起床单,给大家展示新床褥,“国家政策太好了,照顾到了咱老百姓的方方面面!”王娟奶奶边用手抹平床上的褶皱,边感叹国家政策的好,就拿她家来说,今年靠政策家里房子贴上了保温层,换了门窗和地板砖,小院也铺了水泥,国家对老百姓真是没话说。
在“希望小屋”建成后,共青团海晏县委将招募青年志愿者,提供爱心志愿者结对跟踪陪伴,帮助贫困家庭儿童解决成长和学习中的困难问题,促进孩子良好习惯养成和自立能力提高,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加强项目建设和宣传推广,促进实现从“小屋焕新”到“精神焕彩”的转变。(责任发布:石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