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春日的细雨,漫步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上细沟村、下细沟村、莫家沟村,水清、岸绿,处处皆风景。走在乡道上,空气清新宜人。远望,依山的沟道蜿蜒曲折,清澈的河水流淌,岸边绿意盎然,不少市民身处其间,流连忘返。
村子变美了 户户奏响“幸福曲”
如今的城中区总寨镇上细沟村、下细沟村,一改往日的荒芜,村里的环境得到改善,特别是景观叠水瀑布等休闲建筑和鱼塘的融合,让这里成了人们争相打卡的好去处。
“现在村子越来越美了,水变得更清了,在这儿散步特别舒心!”在下细沟村景观带散步的群众由衷感叹。下细沟村的涝池边坐着几名垂钓者,他们有的抛竿、有的提竿、有的抄网,动作娴熟。“这儿鱼塘面积大,鱼也多,环境好,离市区近,是一处难得的好地方。”钓鱼爱好者邱先生对下细沟村的涝池赞许有加。
下细沟村党支部书记徐建录告诉记者,涝池建于2018年,面积3100平方米,每年4月中旬至9月底开放,一年有4万多元的收入,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近年来,我们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广场内会不定期举办丰收节、刺绣展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说起村子里的变化,徐建录满脸笑容。
为了帮助下细沟村壮大集体经济,民建青海省委为村子捐赠了蔬菜种子。“今年对面山上将种上土豆等蔬菜,到时候漫山遍野的土豆花也是一大美景。村子的环境变美了,游客就多,我们更有信心了。”村民华进村说。
走进上细沟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舍、蜿蜒向前的休闲步道。友谊林中,几名游客漫步赏景。“以前通往友谊林的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成了泥路。近几年,这里建成了休闲步道,夏天树木枝繁叶茂,风景优美,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打卡。”上细沟村妇联主席解占英介绍,如今的村子水清岸绿,实现了高原美丽乡村的蜕变,村民文明素质大幅提升,乡村文明之花遍地开,日子越过越幸福。
集体经济发展 人人唱响“奋进歌”
在离西宁仅12公里的城中区总寨镇莫家沟村,依山傍水,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在村子里一家新建的农家乐——莫家沟山庄,浓郁的饭香扑鼻而来,院内满是欢歌笑语,惬意的田园生活,令人陶醉。
“这里原来是一所小学,2015年小学撤校并点之后,就闲置下来。在总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2020年8月,原来的小学被改建成农家乐,解决了当地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破零。”莫家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永霞介绍,农家乐建成之后,引来了游客,增加了收入,大家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45岁的文菊莲是莫家沟村村民,以前在外打工,收入不稳定。今年,她到农家乐当了一名配菜工,月收入三千多元。“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收入稳定了,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挺好的。”文菊莲说。
为了打造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高原美丽乡村,今年,莫家沟村党支部自筹树苗和花种,种植了10000棵垂柳、桃树、沙枣树等树木,城中区工商联会员企业青海灡晶尔工程有限公司还为莫家沟村捐赠了135公斤花种。
莫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莫重库告诉记者,村子目前有十几家农家乐,很多村民鼓了钱袋子。家家都创业,是村里人今后的目标。
4月26日,总寨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一年,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2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753.76万元。
目前,以总寨镇为典型,城中区各村集体经济正在从“无”到“有”的基础上,实现整体提质增效,全面进入从“有”到“活”的2.0时代。通过入股或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村与村合作、村企联手共建等多种形式,新型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不断增加。(责任发布:马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