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海东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部门职能,采取“七项措施”,全力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局党组制定印发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任务责任清单》《推进乡村振兴“百乡千村”工程任务分工方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落实各项措施,有力有序推动有效衔接工作。二是推进示范点建设。以“百乡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强化措施,突出实效,持续高标准打造了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互助县东和乡麻吉村,乐都区峰堆乡上一村,化隆县扎巴镇本康沟村,循化县查汗都斯乡大庄村等一批示范样板村;尤其是2018年实施的5个示范点村在省级考核中全部合格,互助县东和乡麻吉村在考核中排名第一,2019年实施的4个示范点村顺利通过省级中期评估,化隆县扎巴镇本康沟村综合得分排名第一,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树立了标杆。三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持续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了一批懂经营、能带动的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为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以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大户为重点,带动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争创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产业化联合体,进一步推进产业强镇。四是重点扶持主导产业。立足特色优势,发展主导产业,深入发掘本地特色资源,建立特色主导产业目录,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以产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围绕油菜、马铃薯、蔬菜、饲草料、生猪、青稞、肉牛肉羊、奶业、冷水鱼等十大特色产业,引导社会力量加大资金支持、技术服务等,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量,树立品牌,增加了效益。五是开展返贫风险筛查。为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开展了返贫风险筛查工作。各县区在排查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精准采集相关数据,精准识别可能返贫对象,筛查出边缘易致贫户4县(区)9户41人;制定了科学帮扶措施,建立“一户一策”“一村一策”帮扶档案,落实兜底举措,确保了已脱贫对象持续稳定增收,未发生新的致贫返贫现象。六是宣传推介典型案例。在脱贫攻坚期间,农产品消费扶贫方面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事迹和优秀代表,以平安区农业致富带头人王胜江、青海阿牛哥农牧开发有限公司、青海凯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福顺德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消费帮扶典型案例特别突出,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依托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推介消费帮扶典型案例,消费扶贫的方式不断创新、效果持续扩大,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氛围初步形成。七是加快推进问题整改。全面落实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整改要求,对标对表,主动认领问题,制定了《海东市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和省级脱贫攻坚绩效考核突出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并限期完成整改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市农业农村局将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总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宗旨,根据不同区位、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把绿色种养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集中发展规模场区,连片发展规模种养户,以户带村,以点连线,以线联片,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助推全市乡村振兴。(责任发布:叶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