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奶牛体型大、体重高,四肢负重大,奶牛四蹄的角质层不断生长,磨损不一,如果再加上管理不善,环境卫生不良,奶牛四肢极易变形生病,奶牛蹄病又叫“肢蹄病”,是危害奶牛的“三大疾病”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我省奶牛规模养殖场和奶农养殖规模增加,但由于对踢病的认识不足,忽略了蹄病防治,给经营生产带来严重后果。
一、肢蹄病危害。
肢蹄病对奶牛生长,产奶、配种、妊娠等都有严重影响,归纳一下主要危害有:
1、蹄部的病灶引起疼痛和不适,活动减少,与同群牛的接触也减少。
2、并使关节、腱及韧带等受到应激,极易引发蹄上部的组织和器官病变,甚至引起局部炎症发烧等症状。
3、引起病牛行走困难,出现为跛行,奶牛 90%以上牛出现跛行都是由肢蹄病所导致。
4、由于疼痛奶牛日常行为失常,给发情鉴定带来困难导致繁殖失败。
5、采食量下降,体重下降,使得产奶量下降。
6、淘汰增加,奶牛有效利用年限下降。部分奶牛场因肢蹄病淘汰的牛达到总淘汰牛的15%~50%左右,如果长期处理不当可能给奶牛场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二、肢蹄病分类。
一般来说,大多数蹄跛行发生于后蹄,外侧趾最常发病。前蹄发病时则多为内侧指。这很可能是前后蹄负重有所不同所致,因为奶牛前肢内侧指负重较多,而后肢外侧趾负重较多。奶牛蹄病的种类包括蹄变形、蹄叶炎、腐蹄病、指(趾)间赘生、蹄皮炎、蹄糜烂和蹄底创伤等疾病。其中,以蹄变形和腐蹄病最为常见。
三、修蹄。
修蹄能有效防治奶牛蹄病,保护奶牛健康,提高奶牛舒适度和提供奶牛福利。目前各标准化规模奶牛场,修蹄应经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每个场子根据规模必须配备专职或兼职修蹄师和仪器设备,奶牛养殖户如果自己不会修蹄,可请当地兽医或规模养殖场专业人员进行修蹄。修蹄所要用到的主要工具有专用的保定架、修蹄刀以及其他一些用具,在冬季牛蹄坚硬时还会用到电刨来进行日常修蹄。
1、修蹄方式。奶牛修蹄一般可分为护理性修蹄和治疗性修蹄两种方式。护理性修蹄主要是矫正指(趾)的长度和角度,保证身体的平衡和指间的均匀负重,使趾蹄发挥正常的功能。治疗性修蹄则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检修平整,并对相应的蹄病或是外伤进行处理乃至全身性治疗。重点应该以护理型修蹄为主,护理好了,不发生蹄病了,也就不需要治疗了。
2、修蹄时间。保证每头牛每年进行两次护理性修蹄。国内传统修蹄一般是在春秋雨少的季节进行,而部分奶牛场则依照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将修蹄时间定在分娩前3~6周和泌乳期120天左右。经过实践证明后面的方案对奶牛的影响较小,所以在制定修蹄方案时应根据自己牧场的实际情况将两者统一考虑,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修蹄方案。
3、修蹄要点。修蹄时一定要注意角度和蹄的弧度,适当保留部分角质层,蹄底平整,蹄尖呈钝圆,蹄叉间修成弧形。但是同时也一定要注意不能把蹄底角质削的过多,这一问题在夏季尤其要注意,一是因为在夏季奶牛的蹄壳硬度很低,很容易削去,所以在夏季修蹄时使用力度要小于冬季;二是夏季运动场状况差,加之蹄壳硬度低,容易出现漏蹄造成奶牛出现跛行。
4、搞好环境卫生。奶牛生活的环境好坏是影响肢蹄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建造现代化的牛只卧床,防止由于地面过于坚硬以致牛只长期站立,无法正常休息,要为牛只创造干净、干燥的休憩条件,保证牛只有好的休息空间和时间,这样才能保证牛蹄的健康。要进行定期检查,搞好牛舍以及运动场的环境卫生,认真彻底消毒,每周两次用福尔马林或是硫酸铜溶液喷淋或浸泡牛蹄,及时清理粪便、石子等异物。(责任发布:刘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