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牧区人居环境品质,营造干净、整洁、和谐、优美的村容村貌,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海西州各地区把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因村制宜、精准施策,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营造干净有序的生活环境,扎实开展村庄清洁集中整治,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再上新台阶。
部署到位,营造氛围。召开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题会议,对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再强调、再安排、再部署。要求全州各地区、各乡镇、村切实提高站位、振奋精神,瞄准短板、抓住重点,立即行动、大干快上,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充分利用电视、标语、横幅、发放环境整治倡议书、微信、LED屏滚动播放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营造宣传氛围,动员更多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村庄清洁行动工作中来,形成人人自觉参与、自觉管理、自觉维护的的工作热潮。
压实责任,全面推进。压紧责任链条,组织全州35个乡镇(街道)295个村及国有农(林)牧场居住点,发动党员干部、共青团、妇联、群众、草原管护员、林业管护员、脱贫户、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形成合力、齐心协力,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配足人力和机械,聚焦进村路、连村路、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对辖区范围内主干道两侧、村内大街小巷、村庄四周、生产便道及房前屋后、乱倾乱倒等进行重点位置,集中彻底清理无死角、全覆盖,着力营造良好居住环境,不断提升乡村“颜值”。
建立机制,常态整治。通过定政策、抓落实,建立奖惩机制、约束机制,落实“政府主导、镇村主责、群众主体”的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建立起 “门前四包”“庭院三包”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机制,充分发挥州、县(市、行委)、乡(镇)三级双组长的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的作用,将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成效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目标,切实把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一线督导,现场“把脉”,全域覆盖,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要求聚焦问题、立行立改、举一反三、全域提升,发现问题一处、整改一处,确保推动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常态化、长效化。
截至目前,拆除残垣断壁、乱搭乱建20处,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30处,清理农牧区生活垃圾15万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0.2万吨、清理村内沟渠6公里、清理村内水塘8口,清理乱贴乱画50处、悬挂各类标语横幅20条,发放宣传资料2030份,张贴宣传标语数量2415条,营造了浓郁的社会氛围。
总体来讲,全州上下认真落实责任,农牧区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但是离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是村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还没有全面形成。二是“脏乱差”现象还一定存在。三是少数农村建设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存在草堆杂物堆放、畜禽养殖等农村实际问题。建议,增加一些农牧区人居环境治理资金扶持。
下一步,为接续推进新发展阶段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州上下将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继续强化责任落实,以“大会战”的全局观念、“攻坚战”的实干作风、“持久战”的坚强定力,抓实落细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提升农牧区人居环境质量。(责任发布:叶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