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清晨,一场雨雪过后,天峻草原的空气格外清新。阳光普照大地,渐绿的草原上,悠然觅食的牛羊和牧民人家组成了一幅温馨而宁静的画面。在达尔那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工作的夸卓东智一如既往地将牛羊赶往指定的草场,才木措拎着桶去牛舍挤牛奶。不远处的合作社办公室里,理事长尕给加和股东们聊着合作社的近况和下一步发展思路,热烈的气氛中传来阵阵笑声。
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织合玛乡达尔那村的达尔那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5月,到2020年实现分红达1100多万元,让股东们的口袋越来越殷实,大家都夸赞尕给加是个优秀的致富带头人!
土生土长的尕给加年过半百,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聪明能干。说起合作社今后的发展,大家坚信只要跟着尕给加干,一定会增收致富。面对大家的夸赞,尕给加有点腼腆地说,这都是股东们心往一处走,劲往一处使的结果,自己只是将他们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而已。
2013年,达尔那村开始筹建合作社,尕给加感到这是一个发展的好机会。村里共有67户人家,有49户积极响应,在政策的支持下,尕给加和大家一同成立了合作社。
刚开始,大家都没经验,合作社的管理也不规范,大家还是按传统模式经营,大半年下来几乎没有收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尕给加重新思考:成立合作社为了什么,一盘散沙怎么增收?“这么下去可不是办法,必须要学习。”这是他说给自己的大实话,也是解决一系列难题的最好办法。
2014年年初,尕给加带着合作社的成员一同去那些成功的合作社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汲取经验。几个月后,他回到村里召开了一次股东大会,把看到的、学到的、想到的与大家分享。
统一思想后事情自然也好办了不少。于是,合作社开始整合所有资源,实行统一规范管理,49户村民的牛羊、草场予以整合,利用40万元政策资金修建了办公场所和牛羊圈舍,请专业的会计管理资金,放牧、挤牛奶、剪羊毛等工作岗位都有专职人员。每人每天的工资150元,放牧好的年底还奖励5只羊。股东自家放牧,每月每只羊给付0.25元、每头牛给付0.5元的工资,合作社牛羊产崽率超过百分之七十的牛犊和羊羔归自己所有,这超出的牛羊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和销售,收入用来分红。这些办法极大地提高了股东们的积极性,合作社也有了凝聚力。
“牛羊卖钱,牛奶、酸奶也有收入。现在,股东们每年平均分红都在十几万元,好的能达到二十多万元。”尕给加自豪地说。
从2014年达尔那村的49户人家开始,到现在织合玛乡加吉村4户、曲陇村4户、多玉村4户、吉刚村4户,木里镇佐陇村4户;从最初1100多头牛、1700多只羊发展到如今2725头牛、8900多只羊,草场整合约1.26万公顷,达尔那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说到如今合作社发展的规模和取得的效益,尕给加心里也有很多的苦。他说,刚开始搞合作社的时候,一些不愿意加入的牧民不了解情况,说入股后家里的牛羊就全部是尕给加个人的财产了。面对这样的谣言,尕给加心里不是个滋味。后来他明白了,只有实实在在地干出成绩,大家才能信任你。
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越来越红火。大家看到入股的牧民拿到了真金白银,昔日里不愿加入合作社的牧民主动找上门,希望自己也能加入。面对这样的请求,尕给加笑脸相迎,因为让乡亲们共同致富是他的初心。
眼前发展的规模,尕给加和大伙儿并没有满足。今年,合作社又收购了一家饲料加工厂,这样既能满足冬季合作社里牛羊饲草料的供应,还能节约成本,多出来的饲草料还可以销售给其他合作社,增加收入。
生活在达尔那草原上的牧民们,正在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紧紧把握国家各项农牧优惠政策,不断开启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经济发展的新篇章。(责任发布:叶培佳(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