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海东市多地都在种植中草药。一些村民在引进中药苗等事宜时,难免会遇到经济纠纷。为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平安区人民法院三合法庭以“法官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宗旨就地开庭。在为当事人解决纠纷的同时,也将法律服务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
5月14日,平安区人民法院三合法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不久他们审理了一起案件。来自甘肃省定西市的原告刘某,与平安区石灰窑回族乡下河滩村的中药材种植户被告顾某,双方曾口头约定,被告顾某在原告刘某处购买3000千克当归苗,每千克7元,总价值21000元。刘某将当归苗运送至顾某家中后,对方出具欠条承诺后期支付。付款期限届满后,被告却提出原告提供的当归苗有质量问题,种植后对自己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无奈之下,刘某诉至三合法庭。
案件审理过程中,主审人三次走访了被告方村委会主任及调解委员,联手在被告家中庭前调解,但双方没有达成协议。于是,三合法庭在石灰窑回族乡下河滩村村委会门口开设简易法庭,就地开庭审理了此案。在法官和村委会主任、调解委员共同做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后,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被告同意在一定期限内支付原告当归苗款18000元,原告自愿放弃3000元。至此,一起争执一年之久的纠纷得以化解。
开庭期间,下河滩村部分村民也前来旁听,这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了解了法院多元化解矛盾的过程。这一案件的成功调解,给当地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责任发布:马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