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三天两头停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湟中区多巴镇羊圈村村民老宋说。
不方便的不仅是羊圈村,还有周边其他7个村。
他们通过同一条自来水管道用水,现有管道小、已无法满足村民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8个村庄的村民吃水受到严重影响。
针对群众反映的多巴镇羊圈村、多巴三村、多巴四村、马申茂村等村庄经常性停水问题,记者专门进行了调查采访。
记者调查:
村里停水是常事
“村里停水是常事。”在湟中区多巴镇羊圈村采访时,村民老宋指着家里大小接满水的盆子无奈地说:“上周连着几天都停水,昨天才正常来水。我们就怕停水,只能趁着有水时先用洗衣机、水缸、大盆接水,就算这样,家里用水还是很不方便。”
随后,记者走访了多家村民,详细询问了停水的原因。“我们也不知道为啥老停水,跟村委会反映了情况,村委会的人说是水管所的事,他们也不清楚。”“虽然村委会的人说是管道的问题,但是前几年停水还没有这么频繁,近年来停水情况更加普遍了。”采访中,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着。
部门答复:
管道小用水量成倍增长
村里经常停水,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记者来到羊圈村村委会,村委会主任罗军介绍说,前些年羊圈村的供水量比较充足,村里的人畜饮水都正常。“随着村庄人口增多、旱厕改水厕数量增加等,人畜饮水量成倍增长,原有的供水管道已满足不了需求。加之春夏季村民经常使用自来水来浇灌自家菜地,使缺水问题加剧,自来水难以循环到每一户村民家里。所以,夏季停水现象比较频繁。”罗军说。
据了解,羊圈村的自来水取自于地下水,是将地下水引水到蓄水池,然后再将自来水抽出来,通到村民家里。为了应对村里经常出现的停水问题,村里自建了基井,利用电泵24小时从蓄水池抽水到基井里。每当出现用水紧张时,村委会就会按照一天一个区域的方式,轮流为村民供水。“2018年,村里换上全新的电泵,24小时从蓄水池抽水向基井供水。但由于蓄水池是串户通水,村民只要在自家用水,基井的水就存不满,所以经常出现供不上水的情况。”罗军告诉记者。
目前,羊圈村有村民300余户、1300余人,其中经常受停水影响的村户有80余户。彻底解决村子里供水量不足问题迫在眉睫。
水管所:
饮水工程在实施建设中
随后,记者采访多巴镇团结渠水管所。该所负责人介绍,用水难问题在多巴镇不是个例,除了羊圈村,还有其他村庄也存在类似情况,包括多巴镇多巴三村、多巴四村、马申茂村等共8个村庄。据悉,这些村的水来自于湟源县拉尔贯水源,原来,供水量能够基本保障沿途村庄的人畜用水。但随着村庄建设步伐加快,人口数量、厕所改建数量等不断增多,用水量翻倍增加。再加上村民的节约用水意识不强,常年用自来水浇地,导致蓄水池的水量供不应求,水压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为彻底解决这些村庄的停水问题,2019年涉及多巴镇8个村的饮水工程顺利获得批复,并且开始实施。目前通往各村的管道已经铺就完成,但是受征迁问题影响,目前还有1公里左右的管道没有接好,影响了工程进度。“接下来我们将加紧施工,争取尽早完成改造。”这位负责人说。(责任发布:马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