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大通县农业农村局始终坚持服务群众无小事,紧盯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件件梳理,一项项落实,力争让农民群众在最短时间内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切实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
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大通县农业农村局坚持以质量兴农、绿色发展为导向,不断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全县粮食连年丰收,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裕,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增长。2021年,大通县继续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扩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面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全面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价格稳定。2021年大通县农作物计划播种总面积71.96万亩,县种子部门供应农作物良种315.8万公斤,农户自留种使用量为915.5万公斤,全县建立各类良种繁育基地4万亩,建立各类制种示范基地8个1.7万亩,农作物良种化程度稳步提高。建成农资配送中心12个、农资网点53个,各经销点供应各类化肥3890吨,储供农药2.88万公斤。全县春播期间投入各类农业机械7.164万台,其他配套机具0.021万部,全县机械化翻耕率达到100%,机械化播种率达到75.02%。2021年将在现有36.82万亩高标准农田基础上落实1.43万亩建设任务,累计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6.14%。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项目20万亩,绿色防控任务20万亩,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6万亩,农业生产托管项目3万亩,省级农业生产救灾资金项目小麦良种补助2万亩。全县支农信贷计划资金总额360000万元,农业保费收入预计3450万元。目前,已开展农技推广培训26期,培训农户6400人(次),发布墒情信息7期,农作物病虫害情报3期,转发农业气象信息16期。
聚焦群众需求,提升服务水平。县农业农村局大力推进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积极推动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梳理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证明、验迄标志等“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7项。为确保群众“最多跑一次”落实到位,县农业农村局派遣14名官方兽医入驻全县三个定点屠宰场进行24小时现场办公,实时为群众开具动物及动物产品合格证明。同时,在全县28个乡镇兽医站设立动物检疫申报点,方便群众就近开具动物检疫证明,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局共办理“最多跑一次”事项405件。
发挥行业优势,开展志愿帮扶。为更好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县农业农村局党组结合2021年大通县油菜产业发展项目,为局属11个党支部共计11个帮扶村228户贫困户发放油菜种青杂15号1321小袋,折合资金5.1万元;局机关党支部结合“双进双联四服务”活动,主动认领园林路南社区9户贫困户“微心愿”9个,为贫困户送去米面油、家用小电器等生活用品;局属各党支部深入结对帮扶村、社区开展了以“主题党日”、讲党课、一号文件宣讲、种养技术指导、环境卫生整治等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帮扶慰问活动;县畜牧兽医站党支部对辖区内47家规模养殖场环评手续、粪污设施设备利用及粪污处理情况、牲畜养殖情况等进行指导督查,为所有养殖场送去办公用品折合资金5100元;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举办鸡腿葱栽培种植技术培训班,培训人数20人次;县农机推广站进村入户为全县农户开展农机审验工作;县种子站组织党员在景阳镇小寺村、什家村小麦新品种展示种植基地,逊让乡麻什藏村等村开展“田间微党课”,向现场农民群众讲解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油菜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等,并现场解答农户在种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结合“开斋节”,开展节前私屠滥宰、蔬菜生产基地专项检查,期间出动执法车辆6车(次),执法人员16人(次),宣传《动物检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5次;县农村经济经营服务站解答农户土地确权遗留问题14次;县气象局党支部每周四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气象科普宣传教育。
办好为民实事,增进民生福祉。为进一步提高示范带动作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牧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综合素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2021年计划在全县20个乡镇培育省级农民合作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性家庭牧场5家,完成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青年农场主、专业种养殖能手等高素质农牧民培训1041人;计划建设1.43万亩的高标准农田旱作工程;选定桥头镇古城村、上庙村,城关镇柳树庄村、阳坡村等23个村实施种植、养殖等特色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项目。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在多林镇下浪加村、口子庄村、黄家寨镇上陶村、黄东村等23个村修建厕所(旱厕)23座,目前,已完成21座公厕主体部分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群众人居环境、卫生条件,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责任发布:杨宝华(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