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该病发生在大樱桃的根颈处,感病部位的树体皮层褐变,失去运输功能。发病初期树体上部症状不明显,开花、展叶、坐果、果实大小和产量无明显异常,一般侵染3-5年后,树势明显衰弱,叶芽萌发晚,叶片发黄卷曲。4月中旬后,部分挂果的枝条开始萎蔫,果实比正常树上的果实明显偏小,而且色泽较白,无光泽。此时用刀子划开根颈部位,可见树皮褐色、腐烂,韧皮部和木质部都能腐烂变褐,树体根颈部位皮层多腐烂一周。病势较重的树体,主干枝陆续枯萎,直至整株死亡。
发病规律:
病菌在土壤里、病残组织上潜存,全年均可为害发病。高温、多雨季节是发病高峰。接种试验表明,病菌先由针刺部位侵入树体,然后围绕针刺部位纵深发展。存在于土壤中的病菌由伤口侵入树体,然后纵深发展。病菌除在根颈部位危害外,还可向树干的上部延伸。
生产中发现低温冻害、高温日烧、喷施除草剂的果园易发病;根颈部有伤口,或嫁接部位埋入土中的,易感病;土壤粘重,排水不好,粗砂质土壤,湿度温度变化快,幅度大,易对根颈造成伤害,易感病;病菌存在于土壤中,随雨水或灌溉水传播,所以发病树周边树体易感病。同一果园中,先锋品种比其他品种易感病。发病严重果园,所有品种都可感病。(责任发布:刘晶(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