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1人浏览
5月12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安徽省池州市召开全国油菜农机农艺融合现场观摩交流会,来自14个冬油菜主产区农技推广人员、有关农机和科研单位专家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代表们观摩了贵池区有关油菜产品试验和油菜机收现场,交流了各地油菜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油菜机械化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了进一步促进油菜农机农艺融合的措施建议。池州市政府夏吉苗副市长、安徽省农委王华副主任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农技中心陈生斗主任作总结讲话。
陈主任指出,稳定油菜生产发展,遏制下滑势头,不仅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而且对于满足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油菜耐湿性强,成熟期较小麦早,落花落叶可以培肥地力,在长江流域地区与水稻轮作不仅可以提高耕地利用率、改善土壤环境,还可以实现粮油双丰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菜籽油是长江流域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油品,年产量约500万吨,占我国自产植物油产量的一半左右。为此,农业部新近发布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建设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保护区,到2020年油菜面积稳定在1亿亩左右”,充分说明油菜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不可替代。
陈主任认为,科学分析当前油菜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形势,充分利用“一多两减两足”的有利条件,同时努力解决“一高两低两少”的困难问题。“一多两减两足”,即油菜观赏、蜜源、菜用、绿肥、饲用等多功能开发利用快速发展,极大增加了种植油菜的附加产值;油菜与其他作物合理轮作减肥减药效果明显,可增产后茬作物10%以上,减少化肥、农药用量10%左右;优良品种和高效技术模式储备较为充足。“一高两低两少”,即油菜种植劳动力成本高,主要是机械化生产技术瓶颈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油菜价格较农民期望值偏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低,特别是自去年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后价格跌幅较大;国家优惠政策少、扶持项目资金少,油菜生产扶持政策几乎没有,项目资金也很少,今年油菜高产创建覆盖面减小,加之“三补合一”全面铺开后,油菜良种补贴也被整合。
陈主任强调,“十三五”时期,油菜技术推广工作必须适应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稳产能发展需要,围绕“稳定面积、提高品质、增加效益”主要目标,加大油菜生产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推进适度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组织化、管理信息化,提升油菜生产科技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油菜单产品质提升和农民增收,为保障国家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在技术路线上要突出“四个坚持”,即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坚持产量与质量协调、坚持行政管理与技术推广联动。在工作重点上要突出“四个加强”,即加强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加强技术展示示范、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加强技物结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