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8人浏览
“几年前,我把家中150只羊、1120亩草山入股合作社,如今打心底觉得这个选择是对的。”梅多吉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梅陇村的“牧羊人”,也是村上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股东。她说,参社后她家在第二年就分红9310元,2011年分红15000多元,每年还能得到放牧牛羊的工资收入18000元。
梅陇村位于天峻县城东部、布哈河东岸,距县城20公里,全村共有牧户69户。2008年7月,在政府的引导下,梅陇村按照股份制经营模式,以草场和牲畜入股方式成立了天峻梅陇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遵照股东自愿、退股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的原则吸纳股份,采取了“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方式逐步推开,全村69户村民全部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对入股的牲畜实行“统一轮牧、统一配种、统一育肥、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分群养殖”的“五统一分”管理方式,将藏羊公羊单独组群、母羊360只为1群分成24群,将冬春、秋、夏草场以畜群为单位每群划分2520亩进行轮牧,核减非生产畜6620个羊单位,打破了分散养殖方式,又切实保证了牧民收入不减少。
梅陇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以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为契机,不断推进草畜平衡。合作社严格落实禁牧减畜各项工作,加快转变生态畜牧业生产方式,优化生产布局和畜群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有效推进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不断促进了草原可持续发展。同时,开辟多元增收渠道,促进牧民增收。通过设施育肥、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建设三产项目等措施,加速转移剩余劳动力,形成了多元增收的格局。
经过3年的种羊选育和采用“五统一分”的管理方式,梅陇村牲畜的母畜比达到80%以上,仔畜繁活率达到80%以上,成活率达到90%以上,杂色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藏羊品种优化,个体增大,比游牧放养时每只平均增重3.5公斤;梅陇村草场产草量亩均增产15-20公斤,植被覆盖度提高5%以上,为畜牧业做大做强,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2011年人均收入达到1.4万元,较上一年增长43.8%,形成草原生态保护和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
天峻县畜牧水利局局长雅才保说,天峻县探索出的生态畜牧业的“梅陇模式”,即以合作社为载体推进集约经营、科学养畜、划区轮牧,让当地草原重现了生机。